每日速遞:國企不坑窮人

文/十一弟

在廣州天河區,有個網紅盤——城投珠江·天河壹品。


(資料圖)

目前,天河壹品的單價,賣到了八、九萬,總價上千萬,妥妥的豪宅價格。

兩年前,天河壹品首次開盤,總共306套房源,吸引了三千多人認籌。

開發商一開始設定的認籌門檻是五萬塊錢,由于太火爆,干脆把認籌金翻了十倍。

先交齊五十萬認籌金,你才有搶房的資格。

天河壹品的開盤,其實是線上選房。

開發商連售樓處現場都不讓去了,跟淘寶網購一樣,購房人在線上就完成了上千萬的交易。

不管買什么東西,如果全程靠搶的話,最后都會把商家慣壞了。

去年,天河壹品開始交付了。

收樓的時候,花了上千萬的業主才發現,買房變成了開盲盒。

既然是在網上買的,賣家秀與買家秀之間的差距,可想而知。

去年底收樓之前,業主們就發現,天河壹品的外墻面存在鼓包、色差、不平整、起皮、脫落、掉灰等問題。

他們在第一時間向開發商反映了項目質量問題,結果一直到房屋交付,還是沒解決。

交房半年,風吹雨打,天河壹品的外墻問題更嚴重了——

部分墻面起皮脫落,表面漆用手就能撕下來。

有的業主還上演了“手撕墻皮”,用手將墻面揭下來,一揭一大片,觸目驚心。

除了外墻質量問題,天河壹品的地下車庫,又出現了滲水、漏水。

今年,有些業主發現,在地下工程的天花板、樓梯間、墻壁上,到處在滲漏,有的已經長出了霉斑。

開發商對地下工程的修補施工,就一直沒斷過。

僅地下一層,就有幾十處滲漏點。

后來,開發商干脆把地下二層停車場整體封閉起來施工,不讓業主進去了。

業主們不甘心,把能找到的渠道,都投訴了一遍。

他們甚至還去了廣州城投的總部,堵在門口維權。

路過天河壹品的樓下,大家能看到豪宅小區的罕見一幕——

這些身家上千萬的業主,在陽臺上拉著維權的橫幅,在窗戶玻璃上張貼著維權的大字報。

終于,十一弟又找到了一個不買豪宅的理由。

迫于業主的壓力,天河壹品的開發商,也對樓棟外墻進行了兩次抽點檢測,結論是——

“外墻表面未見空鼓、起泡、開裂,表面平整度均符合規范要求。”

十一弟只能說,讓場上踢球的運動員做了裁判以后,自己從來就沒領到過黃牌。

天河壹品的開發主體——廣州市城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由廣州城投持股70%,珠江實業持股30%。

無論是廣州城投,還是珠江實業,都是廣州市屬國資企業。

這兩家國企走到一起,硬生生把一個總價上千萬的豪宅項目,干成了“敘利亞風格”。

2019年底,廣州城投與珠江實業組成的聯合體,以53億的價格,拍下了天河壹品地塊。

樓面地價大約為3.4萬/平米。

一年多以后,天河壹品入市銷售,開盤價直接讓地價翻了一倍以上。

按照房價與地價之間的價格差,天河壹品有充足的利潤空間。

但這一手好牌,還是讓廣州城投、珠江實業打爛了。

在天河壹品項目上,他們可能賺到了錢,但折損了口碑。

其實,前幾年,有個地產大佬就勸過大家——

“這兩年不要買房,因為買到的房子質量可能是最差的,維權潮會在這幾年出現。”

他的理由是——

“形勢逼著開發商進行快周轉、控成本、降標準,房屋質量也越來越差,甚至沒有開發商敢保證房子不漏水。”

如今,回過頭來看,大佬的這一番逆耳忠言,一語成讖,正在應驗。

那些花了上千萬買下豪宅的業主,也擺脫不了像潑婦一樣的命運——

歇斯底里地站街舉牌、維權投訴。

尤其是靠著營銷造勢打出來的網紅盤,富人們一窩蜂地涌上去哄搶,把開發商慣壞了——

售樓處、樣板間都不要,拿著一張效果圖,就敢收定金、開盤了。

有些網紅盤,如果你的銀行App上沒有幾百萬、上千萬存款,連售樓處大門都進不去。

當年開盤的時候,你搶得有多卑微;現在收樓的時候,你哭得就有多大聲。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