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央企地產商1元賣“殼”-世界新視野

文/樂居財經 嚴明會

在2022年業績會上,華僑城董事及總裁王曉雯坦言:2022年是公司上市以來經營承壓最重,最為困難的一年。

2022年,華僑城實現歸母凈利潤-109.5億元,是自1997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扭轉經營局面不易,據了解,今年以來,華僑城在全國各地爆發了多起維權事件,如成都華僑城濱江壹號項目、上海浦東唐鎮華僑城純水岸項目、武漢華僑城歡樂天際項目等。


(資料圖)

深陷業績的困境之中,近期,華僑城正加速資產出清。

6月2日,據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披露,瑞馳城市發展(深圳)有限公司(簡稱“深圳瑞馳”)51%股權掛牌轉讓,轉讓方為華僑城光明(深圳)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華僑城光明投資”),轉讓底價為1元。

企查查顯示,華僑城光明投資由深圳市光明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00%,后者由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持股51%,深圳市光明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持股44.1%, 深圳市國有股權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9%。轉讓完成后,華僑城集團將不再持有深圳瑞馳任何股權。

深圳瑞馳成立于2017年9月,2022年10月之前,其曾用名為“華僑城城市發展(深圳)有限公司”。但成立以來,深圳瑞馳并無實質性的經營業務。2021年度審計報告及2023年4月30日財務報表顯示,該公司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凈利潤、資產總計、負債總計、所有者權益等數據均為0。

這是華僑城眾多出售動作的其中一例。

接連賣子

今年2月8日,華僑城西部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西部華僑城”)擬出售劍門關華僑城旅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劍門關華僑城”)80%股權,掛牌底價4.75億元。4個月后,出售事項塵埃落定,四川省大劍門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接手這部分股權。轉讓完成后,華僑城將退出劍門關華僑城股東名單。

去年前11個月,劍門關華僑城取得營收5322.7萬元,營業利潤及凈利潤均虧損在610萬元以上,2021年的營業利潤及凈利潤分別虧損2169萬元、2476.4萬元。截至2022年11月30日,劍門關華僑城資產總計約5.87億元,負債總計約0.46億元,所有者權益約5.41億元。

今年4月,華僑城將國內首個寶格麗公寓項目公司51%的股權出售,回籠資金6.12億元。這項交易計劃于2023年第2季度完成,出售完成后,華僑城上海置地仍持有寶格麗公寓49%股權。

頭頂寶格麗光環,但該項目處在持續虧損中。據披露,持有寶格麗公寓的上海首馳在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8個月除稅后虧損分別為5071.9 萬元、5235.1萬元及3695.3萬元,累計虧損超1.4億元。

截至去年8月末,該司總負債約為14.35億元,其中包括貸款約14億元(已于2022年8月31日后償還,并由來自一間中國商業銀行的貸款約14億元所取代),連同其他應付賬款及其日常業務過程中產生的其他應付款項約3500萬元。

疫情沖擊下的2022年,文旅行業遭受重創,華僑城急于拋售旅游類資產。

去年6月,華僑城全資子公司重慶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轉讓成都華僑城盈創實業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及42020萬元債權,底價約5.6億元。

8月,華僑城持股的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掛牌轉讓云南省麗江中國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麗江國旅”)49.53%股權,轉讓底價123.72萬元。截至去年5月31日,麗江國旅實現營業收入102.82萬元,凈利潤虧損114.74萬元,資產總計830.83萬元,負債總計937.69萬元,負債率高達112.86%,已經資不抵債。

10月,華僑城旗下華僑城(天津)投資有限公司擬分別轉讓太原僑碩置業、太原僑諾置業、太原僑隆置業各5%股權,轉讓底價合計1500萬元。

業績低谷

連續的資產出售動作或與其業績的下滑有關。文旅是華僑城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主要開發業務,住宅和商業地產建立是在文旅項目之上的。

這一模式在2022年被改變。去年3月底,保利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張振高,接替段先念出任華僑城集團董事長。張振高上任后,確立了“一體兩翼三功能”新發展模式,確立房地產開發為“主體”業務。

執掌一年后,華僑城交出史上最差成績單。2022年,華僑城實現歸母凈利潤-109.5億元,是自1997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而去年前三季度,華僑城還處于盈利狀態,期內實現凈利潤1.26億元。

這一業績變動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4月22日,深交所向華僑城發出2022年年報問詢函,涉及凈利潤大額虧損原因、償債能力、計提大額存貨跌價準備合理性及原因等11個方面,要求華僑城在 2023年5月5日前將有關說明材料報送深圳證券交易所并對外披露。

比回復函先來的是一則公告。截止日前一晚,華僑城公告表示公司總會計師馮文紅女士因工作調動不再擔任公司總會計師職務。隨后,華僑城又發公告表示,因為工作量太大,無法在5月5日前完成回復,延期到5月19日。

就外界最關注的資產減值合理性的問題,華僑城在回復問詢函中指出,報告期內其計提資產減值合理、合規,重要假設及關鍵參數的選取標準及依據,與2021年相比不存在較大變化。

年報顯示,華僑城在2022年對存貨、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長期股權投資等計提減值總計約127億元,其中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金額最大,達到約115.1億元,而2021年僅計提約12.57億元存貨跌價準備。

有人認為,華僑城這是在將百億虧損的風險一次性出清。

此外,華僑城表示,公司維持較好安全邊際,不存在流動性風險。雖然2022年虧損額巨大,但負債減少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華僑城的有息負債余額較年初減少了110億元;其中短期債務較年初減少了60億元,現金短債比1.53。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