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逸楓:房價止跌!前2月全國房地產企穩修復加速|今亮點

文/謝逸楓

當前全國房地產正在逐漸復蘇回暖,最為可見的是房地產的各項指標發生積極的變化,房價、商品住宅銷售額出現止跌上漲,呈現市場升溫好轉、逐步企穩的跡象,但是房地產市場總體沒有明顯的起色。

一組國家統計部門的2023年前2月全國房地產數據顯示,投資額、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土地購置面積與購置金額、商品房銷售面積與銷售金額、房企到位資金八項指標跌幅大幅度收窄,說明全國房地產市場修復加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2月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由去年最高跌幅10%回落到下降5.7%,收窄4.3%,實現大逆轉。其中住宅投資額下降4.6%,按照目前房地產市場復蘇的節奏,樓市政策放松、落實的速度看,二季度實現正增長的可能性加大。

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前2月全國商品房與住宅的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的跌幅大幅度收窄到個位數,分別下降4.4%、9.4%。而房企的土地購置面積與購置金額的跌幅大幅度收窄,出現投資升溫的現象。

房地產市場的區域分化嚴重。由于經濟、產業、人口、資金、資源的越來越集中大中城市,地區、城市群、城市、區之間的分化最為明顯。加上樓市政策放松力度不同,東北地區前2月實現銷售增長2.6%、東部地區實現銷售額增長2.1%。

前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跌幅下降3.6%、住宅銷售跌幅下降0.6%,而商品房銷售金額跌幅下降0.1%的跌幅收窄到零點一,商品住宅銷售額增長3.5%,預示著房地產市場企穩、復蘇加快的信號。

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的升溫、住宅銷售額的由負轉正增長,最根本的原因是疫情特殊時期抑制了部分需求,現在獲得集中釋放。其次是去年以來的系列政策放松,還有后面的住房需求刺激政策,疊加效應。

再次是房企積極主動的加大商品住房供應量,調整營銷、推廣、銷售策略,價格的調整成為銷售回升的殺手锏。最后是慣性的小陽春因素,季節性的購買集中放量。其他的因素是不排除網簽、產品結構性。

房企到位資金跌幅下降15.2%,由去年的最高跌幅25.9%回落到2023年前2月15.2%,收窄10.7%,可謂是非常的不容易。房企到位資金的好轉,與銷售成交的升溫、融資的好轉、市場的信心增強有關。

最值得關注意的是2023年前2月全國的國房景氣指數、商品房竣工面積、住宅竣工面積、商品住宅銷售額、房價的止跌反彈,意味著樓市觸底反彈越來越明顯。相信,2023年樓市小陽春再現。

判斷房地產市場復蘇的指標,國房景氣指數終于止跌反彈,意味著房地產市場最寒冷、最低迷的時刻已經過去。2023年2月國房景氣指數為94.67,比1月94.45,提高0.21,正式結束連跌13個月。

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積止跌上漲,完成觸底反彈。前2月全國房屋竣工面積1.3178億平方米,增長8.0%。其中住宅竣工面積9782萬平方米,增長9.7%。主要原因是房屋交付加快、房企資金好轉、融資不斷輸血。

商品住宅銷售額止跌上漲,完成觸底反彈。2023年前2月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額增長3.5%,結束連跌12個月。住宅銷售額出現同比的小幅上行,卻是高于2020年、2022年同期。隨著政策的持續加碼,市場有逐漸企穩的跡象。

全國房價止跌上漲,平均單價重新回到萬元區間,完成觸底上漲。2023年前2月全國商品房平均價10208元,環比(上月10050元)上升158元,上漲1.54%。同比(2022年前2月9844元)上升364元,上漲3.56%,結束連跌12個月。

釋放出全國樓市指標觸底反彈,市場企穩加固、基本面修復加速的強烈信號。預計2023年一、二季度全國房地產市場部分指標將率先止跌轉正增長,實現見底復蘇,正式結束下行周期,迎來新一輪房地產平穩周期。

商品房待售面積創2018年以來歷史最高,達到6.552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4.9%。其中住宅待售面積3.269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5.5%,辦公樓471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1.0%,商業營業面積1.393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2.1%。

目前市場上囤著大量沒有賣出去的商品房,主要是房貸處于低位、政策放松與市場復蘇緩慢、逾期交房與債務違約的負影響、信心沒有完全恢復。嚴重積壓著房企的資金,影響資金鏈、供應鏈、信用、新開工、交房等系列問題。

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在2015年創歷史最高,2016年開始逐漸下降,到2020年下降到4.9850億平方米。歷年數據顯示,2013年4.9295億平方米、2014年6.2169億平方米、2015年7.1853億平方米。

2016年6.9539億平方米、2017年5.8923億平方米。2018年5.2414億平方米、2019年4.9821億平方米、2020年4.9850億平方米、2021年5.1023億平方米、2022年5.6366億平方米,2022年回到5億平方米以上。

如何化解巨大的商品房庫存量,關系到房企生死存亡、土地市場復蘇、交房等一系列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棚改貨幣化安置、購買商品房轉公租房、保租房,同時取消全部樓市限制城市,稅費、利率、首付三低重回2008年、2014年。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16條措施、三支利箭利好政策落實緩慢,三道紅線與房地產貸款集中值的過渡期沒有落實到位,影響房企的融資、債務、交房、拿地、新開工,同時影響到市場信心恢復,樓市復蘇回暖的節奏。

決定市場趨勢的關鍵就是政策。筆者15年前就說過的政策決定房地產市場趨勢,短期看政策,中期看政策,長期看政策。不管是短期的限制措施,還是房住不炒,長效機制,是決定房地產走勢的關鍵。

房地產市場短期波動不穩,長期平穩上漲。因為房地產業涉及到57個相關產業,影響到民生、金融、經濟、財政、稅收等。房地產的穩定發展,是短中期政策的目標,這就是房地產業最特殊的地方。

過去15年,筆者一直強調房地產業趨勢的一個邏輯與核心思想,就是房地產走勢的決定因素,短期看政策、中期看政策、長期看政策。因為房地產市場是政策市,決定著住房、土地、貨幣的供應、供需、價格。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