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最新:全國房屋有6億棟!數據傳遞2大信號

來源:劉曉博說樓市


【資料圖】

最近幾天,住建部公布的一個數字令人震撼:全國城鄉的房屋建筑,已經達到了6億棟!

注意,是6億棟,而不是6億套、6億間!

這是住建部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的。住建部于3年前啟動了全國房屋普查工作,一共動員500萬人員、持續3年,調查覆蓋了中國100%的城市,100%的自然村。

在調查過程中,還給全國6億棟建筑賦予了“數字身份證”。

這個數據讓很多人感到震撼:房子真的過剩了!

甚至有人發出了“房子白菜價時代到來了”的感慨。

那么,該怎么看這個數據,未來房價又將走向何方?

需要說明的是,6億棟是全國城鄉建筑物的總量。在農村,1戶宅基地上建筑的房子,至少就是1棟。過去這些年進城的農民,在農村還都保留著宅基地,而且存在1戶多宅的現象。

農村到底有多少塊宅基地,宅基地上到底有多少棟建筑?

根據住建部2022年1月公布的數據,全國有50多萬個行政村,有2億多戶農民自建房。

但這個數據是否準確,沒有人能說得清。

其實,2億戶農村自建房的數據,跟官方公布的農村宅基地面積無法吻合。

2020年12月12日,由農民日報社、江蘇省鹽城市人民政府、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聯合舉辦的2020中國農業企業家峰會在北京舉行。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在會上透露:

全國農村的宅基地有17萬平方公里,我們現在全國城市的建設用地一共才占了5萬平方公里,農村有17萬平方公里,現在農村人口占的建設用地是城市人口的三倍多。

全國宅基地的面積,竟然是城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的3倍多。假設在城市建設用地中,35%是住宅。那么,農村居民總居住用地達到了城市居民總居住用地的10倍!人均土地占用,農村達到城市的近20倍!

全部農村宅基地,幾乎相當于1個廣東省的總面積。

17萬平方公里,折合成平方米,除以住建部說的2億戶“農村自建房”,可以計算出,每戶農村自建房占地850平方米!

這顯然不可能!

對于中國多數省份來說,每戶宅基地一般控制在125到160平方米之間,只有個別地方例外。

即便按照每塊宅基地170平方米倒推,農村宅基地也至少有10億塊,理論上可以建設10億棟房子。

在農村,的確存在1戶多宅基地的現象,而且比較普遍。

總之,農村到底有多少棟自建房,我們很難估算出來。2億棟可以看做是下限,10億棟是上限。

看到有人這樣推算:全國6億棟房子,即便5億棟在農村,1億棟在城市,城市每棟居住100人,則城市的房子足夠100億人居住。

這個推算有一個BUG:城市里不是每棟房屋都是住宅,還有學校、辦公樓、各種公共設施等。而在城市里,每棟房子只住1到2戶人家的也不在少數,這就是獨棟別墅、雙拼別墅。

過去這些年,對于全國到底有多少房屋,專家們一直在瞎子摸象,通過各種已知數據來推算,結果差異很大。

但官方一直保持沉默,不公布準確數據。現在住建部拿到了新的、準確的數據,也只公布了“6億棟”這樣一個粗線條的數據,具體數據沒有公開。

越不公開,老百姓越會認為房子過剩了。因為如果公布了,會打擊大家購房熱情。

國家統計局在《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發布的數據是: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國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41.76平方米。其中,鄉村的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46.8平方米,城市和鎮的分別為36.52平方米、42.29平方米。

從統計局的數據看,住房并沒有大幅過剩。但人口普查中的住房數據,質量并不高,是被調查人員自己申報的。

總之:中國有多少房子,官方現在搞清楚了,但尚未公布。

農村住房嚴重過剩,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絕大多數三四五線城市,以及建制鎮,住房也顯著過剩了,也可以基本確認。

中國全面房改、推進城鎮化是在1998年,之所以短短24年房子就過剩了,跟地方政府大量批地有關,也跟小產權房、違法建筑泛濫有關。

以深圳為例,官方曾在2016年公布過一組數據:截至2014年底,深圳全市違法建筑37.30萬棟共4.28億平方米建筑面積。

注意,這里的37萬棟是違法建筑,沒有包含合法的農民自建房、統建樓。

后來有數據顯示,深圳的“城中村+違法建筑”提供的住房,大約在650萬套左右。再加上商品房200萬套,100多萬間的工業區宿舍,以及軍產房、公寓等,深圳住房套數早就突破了1100萬套。

深圳1100萬套(間)住房,有產權證的只有200多萬套。東莞、佛山、廣州的情況,跟深圳也非常類似。

所以,中國城鎮建筑物里有大量的“灰色建筑”,它們沒有紅本不動產證,很難交易、抵押。大家談論房價的時候,往往不包含這種房子。

如果把這種房子加權平均一下,中國房價會降低很多。

還以深圳為例,1100萬套住房,數量遠遠超過上海和北京。上海和北京小產權房、違法建筑較少,其中上海住房總量在850萬套左右,北京在800萬套左右。

上海和北京生活的人口比深圳多數百萬,但住房套數只有深圳的80%左右。按理說,深圳房價應該顯著低于上海和北京,但由于商品房稀缺,所以深圳商品住宅價格高于京滬;但深圳沒有紅本的房子價格,就低很多。

這說明:大家不僅僅需要房子住,還需要紅本來抗通脹。這就是深圳房子夠住,但房價依然高企的根本原因。

放眼全國,在6億棟房屋里,沒有紅本的房子估計也在半數以上,甚至比例更高。

這意味:中國住房是雙軌制的,但大家有意無意忽略、無視“灰色住房”。很多城市擁有大量灰色住房,也就是天然廉租房,但官方有意無意忽略這些天然廉租房,非要自己另外建設一批廉租房。

所以我的結論是:

1、住建部發布“全國6億棟房屋都擁有了數字身份證”,傳遞了兩大信號:第一,房地產稅的腳步越來越近;第二,房價高度分化時代到了。

住建部3年摸清了全國住房家底,主要是為開征房地產稅做準備。這說明,目前開征房地產稅的數據基礎、技術手段等,已經齊備了。

房地產稅新一輪試點,或許會在2023年啟動。盡早發布一個理性、可承受的房地產稅方案,結束房地產稅的懸劍效應,將對房地產行業構成利好,對經濟回暖構成利好。

2、從全國范圍看,中國的房子夠住了,有過剩的跡象,但分布非常不均衡。

在人口顯著流入的、高級別的城市,新移民自有住房率仍然偏低,住房矛盾尖銳。以深圳為例,實際工作生活在深圳的2000萬人口中,70%的人還沒有在深圳擁有住房。中國人不僅需要有地方住,還希望用紅本住房可以抵御通脹。

住房空置和浪費,主要在農村自建房和農村宅基地上。農村宅基地如果擠水分,至少可以騰出2個臺灣省,甚至3個臺灣省的面積。

3、未來房價會進一步分化。人口嚴重流失地區,房子會進入白菜價時代。但中心城市、核心片區的房價,仍然會比較貴。

中國房價高,是因為商品房包含了70年土地使用權,房價里很大一部分是政府稅費。比如一線城市新房價格構成中,稅費占比超過60%。

4、房地產稅開征后,中心城市對落后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將加大。將來一線、二線等城市的地方財政,將越來越依靠于房地產稅,其他稅種上獲得的地方分成比例可能下降,對中央、對全省財政的貢獻率會有所上升。

關鍵詞: 數據傳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