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滾動:重磅,東莞構建“一主兩副六片區”體系!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公示

今天(1月9日),東莞市自然資源發布了《東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公示

東莞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粵港澳大灣區東岸,是廣深“雙城聯動”的重要聯結紐帶。


(資料圖)

在“雙區”建設背景機遇下,將深度融入“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攜手打造大灣區核心引擎,共同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本規劃聚焦發展定位、產業發展、雙城聯動、交通等方方面面。

明確“三縱三橫田字型”發展骨架,強化與廣州、深圳、惠州周邊城市的聯系,打造“三縱三橫”發展走廊,形成“田字型”發展骨架,對接區域格局。

謀劃軌道樞紐、產業片區、特色服務片區等多功能,多類型的城市節點,支撐城市發展戰略。

交通方面,至2035年,規劃476公里,至2050年,規劃69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實現三心之間聯系時間不超過45分鐘,中心城區范圍內綠色出行方式在全方式中占比不低于75%。

依托深圳都市圈,穩固“二主六副”鐵路樞紐布局,強化東莞六大片區與廣深銜接。

根據規劃顯示,東莞目前常住人口1047萬,實際服務管理人口1184萬人。

1、發展格局

定位方面,以科技創新和選進制造為主,把握雙區與黃金內灣的機遇,打造灣區明珠、科創新都、產業名城,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名片。

2、打造雙城聯動鏈接紐帶

2.1、明確“三縱三橫田字型”發展骨架

全面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效連接廣、深等核心城市,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與周邊城市共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規劃顯示,強化與廣州、深圳、惠州周邊城市的聯系,打造“三縱三橫”發展走廊,形成“田字型”發展骨架,對接區域格局。

謀劃軌道樞紐、產業片區、特色服務片區等多功能,多類型的城市節點,支撐城市發展戰略。

2.2、形成“一主兩副六片區”的城鎮體系

一主:中心城區作為作市唯一的行政文化、金融商貿、公共服務中心,是展示東莞現代化都市形象的主要區域;

兩副:濱海灣、松山湖副中心以科技創新為主要職能,其資源要素配置緊緊圍繞科技創新這一核心職能進行,體現制造立市的城市特征;

六片區:

“中心協同”片包括城區片區、松山湖片區與濱海片區;

“特色均衡”片包括臨深片區、水鄉片區、東部片區。

3、構建美麗開發保護格局

4、產業方面, 建設全球先進制造之都

堅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積極推動產業由粗放轉向高效集約、由依賴轉向自主創新的發展模式;營造創新和選進制造共融的產業空間,保障產業用地規模和效率,建成全球先進制造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產業創新之都。

支持松山湖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

營造創新和制造共融的產業空間

5、以人為本,共建包容共享品質家園

教育:新增教育設施用地占全部新增公服用地的60%

醫療:規劃床位數較現狀增加140%;

6、建設軌道都市

構建以軌道交通為引領的多模式、一體化、差異化的大公交體系。至2035年,規劃476公里,至2050年,規劃69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實現三心之間聯系時間不超過45分鐘,中心城區范圍內綠色出行方式在全方式中占比不低于75%。

依托深圳都市圈,穩固“二主六副”鐵路樞紐布局,強化東莞六大片區與廣深銜接。

構建引領城市發展的交通廊道

依托軌道和快速干道,構建“三縱三橫”交通廊道,支撐和引領城市軸帶發展。重點加快推進“三心”之間中交通走廊,水鄉至東部北交通走廊。

【東莞樓市大事】?所屬房網/咚咚找房平臺 資訊中心團隊原創號,轉載文章請注明來源,轉公眾號請與我們取得聯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圖片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總體規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