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東莞加碼寬松:人們真正等待的是“房貸”

來源:朱羅紀?

東莞再次放松房地產管制,大半夜出政策。

我們對比一下。

這是4.28版本,核心是變相取消“社保”,針對“非莞戶”從原來的逐月繳納變為可以累計繳納。如果你要買東莞的房子,之前要等上1年才能買,現在可以一次性交完立即可買。在之前東莞樓市火熱的時候,很多深圳客是被這一條“逐月社保”政策卡住了的,但是現在市場低迷,你就是放開了深圳客也不會去,深圳的房子都賣不掉。?

再看5.14版本,這是在4月底ZZJ會議發出更寬松的指示之后《不尊重經濟規律也是要挨打的》,看得出來,這個莞式寬松2.0版,內容就更扎實更多了。比如:增值稅“5改2”,限售“3改2”,“雙證合一”,尤其是多孩家庭可以買一套房。關于大家更關注的購房首付和利率,照抄了上層精神,沒有明確,只是釋放出要下調的暗示。

對東莞這個城市,我們的判斷不變,是過去5年來崛起的最大黑馬,沒有理由去看空這樣一個“一千一萬”的城市。但是在這一輪調整里,東莞也和深圳一樣(當然比惠州好很多)。昨晚我一個粉絲來訴苦,他早年在鳳崗買的大運城邦,高峰的時候3萬多/平米,現在1期跌到了2.7萬/平米。我認為這個價格相對于那個地段和樓盤而言已經跌超了,是我的話肯定不會賣。

就這次的政策而言,里面有些重點值得解析一下。

1)我們上次說了,這次的放松調控,大家都在眼睛盯著上面,上面不發話,下面就暗戳戳的破一點,上面發了話,就大膽許多。東莞是個典型,這也預示著接下來很多城市的動作都會如此——寬松加碼。所以,這就和以前加碼收緊一樣,上頭覺得不滿意,你就得繼續加碼。以前收緊是加碼收緊,現在寬松也是加碼寬松。由此,市場對未來政策寬松的預期將持續走高,之前很多率先寬松的城市都會進行加碼寬松,非一線城市的“五限令”調控都會(已經)出現實質性松綁。但這對于市場不滿足,最大的期待在房貸政策。

2)看東莞一系列的寬松操作,核心是激活需求。限購松綁、限售松綁、限價也適度松綁,降低增值稅減低交易成本,同時還推出雙拼合證、多孩多房。主要都是在刺激需求,讓大家去買房子,把終端市場撬動起來。終端銷售是活水之源,終端起來,其它才能起來,開發商的資金鏈可以好轉、房價可以穩住、土地好賣一點、財政收支可以平衡、GDP能夠托住……但是以我對東莞的掌握,這個級別的政策遠遠不夠,撬動不了市場。也別指望現在的深圳客就呼呼啦啦沖過去了,深圳的市場不復蘇,外圍起不來。整個盤子看,今天的需求和2008年類似,一是沒有錢,二是沒有信心,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2008年的住房負擔沒有今天這么辛苦。

3)關鍵是房貸。真正的市場焦點在房貸政策,也就是要降低首付、降低利率。這個是最有效的手段,一向都是。2008年大危機的時候,搞了4萬億,首付降到2成(甚至很多零首付),利率打到7折(銀行都虧錢)。現在的行情,也是一樣,同時,首付和利率事實上也都有顯著下調的空間——這是不同之處。比如東莞,首付最低是3成,最高是6成。深圳就更不用說了,最高沖到了8成,再疊加住房參考價的降杠桿,接近全款了。同時,現在的按揭利率雖然下調了,但還是遠遠超過2008。房貸動輒200萬以上,月供1-2萬都被視為起步。在順周期的時候,還行,但是這么被疫情防控三番五次折騰的半死,誰都想保留儲蓄,cash is king。要是想撬動市場,首付不降、利率不降,是不可能的。首付不降,樓市不穩。

但是降首付、降利率,就會引發新一輪關于大放水的質疑,因為它本質上就是在讓居民加杠桿,這個和“房住不炒”的大精神有沖突。我想也是從這個角度,才能解釋為何像東莞不在政策里直接明確首付、房貸利率的細節吧。這一點,在深圳,也是一樣的局面。對于改善置業,首付的確已經太高了,但是怎么降?并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選擇。我們只能講到這里。

4)雙拼合證的落地。雙拼合證,是東莞這一次寬松的“看點”之一,但本質上這是個抖機靈的“外圍”政策。雙拼的現象,在很多城市都有,深圳也非常的普遍。這兩年,從深圳灣的豪宅到坂田的第五園,都出現了業主申訴要求雙拼合證的事件。在市場繁榮期,這事兒是做不了的,因為會釋放出一個名額“加劇房地產炒作”。但現在,市場需要托底,進行合證阻力較小。所以,東莞的這個操作,值得深圳去參考(廣州一直都在這么做)。但東莞沒有給出雙拼合證如何操作,什么樣的雙拼能合,什么樣的不能合,不知道,要等細則落地。我看網上有些文章開始講,這對深圳的雙拼房是“福音”,建議買家逢低買雙拼,早上我也收到幾個粉絲來詢問我這事兒能不能干。被我無情的否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理解。不是說我們不賭政策,而是對雙拼這個“特殊”產品要去落地分析,雙拼的價格并沒有比單證低很多,那個差價沒有大家想的大。而且,有的雙拼本身就是兩套房,業主真的要賣,是可以“拆伙”的,“回復”成原來的兩套,可以賣的更貴。一句話,有的雙拼是寶,有的雙拼不是,不存在一個統一認識。對賭政策,“淘便宜貨”,我們不干,買房關鍵還是看核心價值。

5)“多孩多買一套房”的本質。東莞這次寬松最大的“看點”,是“多生一個娃,可以多買一套房”。這個之前蘇州做過,有2孩以上的家庭可以免限售。把住房這樣的稀缺資源和生娃這樣的“愛國大計”捆綁起來,是非常令人“叫好”的行為。一方面可以挽救房地產,另一方面可以挽救生育率。2008年說“買房是愛國”,2022年說“生娃是愛國”,以后是“生娃多買房是愛國”。

但我明確表達我的不同意見,這是錯誤的做法,在邏輯上會繼續人為的制造不公平。我反對這樣的政策,在于它的本質和之前的限購、限價、人才住房都如出一轍,共同的特征都是:通過政策管制剝奪了一部分人的市場選擇權,讓他們沒有機會參與同樣的市場競爭。我希望大家多生娃,對那些愿意生娃的童鞋來說,政府可以減稅,可以給到更多的撫養補貼(這些補貼可以同樣流入房地產市場),但是不應該剝奪其他人對稀缺資源的參與資格。政策這樣操作,在未來會面臨道德困境——在以前,類似的現象已經出現過多次,我舉個例子,假如一個人生了二胎,現在多買了一套房,然后2年后你推出了房地產稅,這個人會不會在申訴信上這樣寫:我們是剛需,當初是為了國家做貢獻而買的房,不應該征我們的房地產稅。

如果可以,我建議深圳不要再做“當年給馬化騰發房補”這樣的傻事。

今天的市場走到了很大的困局,我形容為“進退維谷”,政策把自己逼得進也不得,退也不得,甚至停也不得。按道理來說,真正的要讓市場筑底,有兩種辦法,一種是讓市場來調整,盡量少行政干預一些,漲的多了自然會跌,跌得多了也自然就到底了。這個好的地方在于,市場運行會更加的長期健康。不好的地方在于,會很慘,牛奶會倒溝里。另一種是不斷的通過政策做逆周期對沖,就像過去幾年做的一樣,熱的時候澆涼水,冷的時候澆熱水,搞得一鍋水永遠不是太燙就是太涼,還自美曰“精準調控”。

如果讓我來說,我恰恰認為,東莞有些地方做的不夠,應該借此機會,全面清理過去涉嫌違反法律的行政調控,把什么限購、限售、限價的政策全部取消。不是因為這個時候即便這么做也未必會讓房價暴漲,而是因為這么做是對的。而有些地方又做得過了,要重新審視“多孩多房”的政策是否涉嫌違法,這是留給未來的大坑。

我們真正應該保留的手段,是盡可能多的經濟和法律手段,以及盡可能少的行政手段。比如,這時候通過適度下調首付和房貸利率,讓更多的長錢、便宜錢可以流入樓市,推動市場慢慢的回正,幫助民眾恢復信心。這樣是應該做的。正是過往政策過頻過多的干預,搞得現在老百姓已經不相信市場自身的力量了,市場趴下的時候就呼吁政策救市,市場暴漲的時候就呼吁政策打壓。沒完沒了,再好的一個城市,也會給搞得焦頭爛額。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