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越到基層,努力干的動力越小,甚至不想干的時候,事情就難辦了。這就是當下的樓市調控。近期,我們走訪了地方政府(市或區)、開發商企業、房地產上下游(比如家具家電、建材裝飾)、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等等,發現大家都希望樓市調控政策能放松,甚至給點兒刺激。
于是,此起彼伏的紓困或托底來了。春節前后,各地都在“小打小鬧”,探探監管層的底線。比如,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二次公積金貸款首付,購房補貼、契稅減免、人才優惠等。
當某種信號發出后,比如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進住房消費等,這種紓困和托底,甚至救市,就有了正當理由,都能裝進頂層要求的“穩字當頭”這個大籮筐,動作和尺度越來越大。比如,菏澤、重慶、贛州等地,無房無貸的按揭首付比例,由此前的30%降到20%。
樓市“松與緊”的循環周期,似乎越來越短了。比如,因為去年上半年新房價格和住宅用地價格增長過快,2021年7月惠州被監管部門點名批評,隨即在8月份出臺了“惠州八條”,規定大亞灣和惠陽限購一套。但是,就在近期,惠州大亞灣的救市政策就在網上開始流傳了。
每當樓市下行,政策基調就會轉向“穩定”,但下跌有慣性,特別是市場的預期無法迅速穩定下來,紓困政策不可能馬上見到效果,并讓樓市這個龐然大物立馬止跌和企穩,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但是,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有國家“穩字當頭”的尚方寶劍,有自己依賴地產的那點兒“小九九”,顯然等不及,急于讓樓市恢復到往日的繁榮,寬松的藥劑越用越猛,就釀成了后面的暴漲。
這就是樓市“跌少漲多”,屢屢暴漲的罪魁禍首。
02.
當下,為什么要救市呢?很多分析文章都用這樣的邏輯(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員也這么認為的):你看,現在的市場銷售量比2021年下跌40%-50%,甚至創下5年來新低。乍一看,這還了得,這是奔潰的節奏呀,對經濟和金融、對上下游、對就業和穩定的影響是何等之大,得救得救!
顯然,一個共識是,樓市就得保持在歷史最高峰,甚至要超過歷史最高峰,至少不能下來。一旦下來,就不正常,就得救!這么多年來,這個共識左右著市場主體,也是投資者狂賭政策松綁,從而選擇“做多”,并以上漲預期吸引老百姓入市的理由。給外界的印象是,剛需很強大。
2021年,惠州新房成交96384套、1015.0萬平方米,環比下降39.9%。若單看數據的話,下跌幅度確實比較大,但從全市只有600萬的常住人口來看,1000萬平方米已經很大了,全省能排到第三位。常住人口1860多萬的廣州市,2021年新房住宅也只賣了1240萬平方米。
再者說,惠州1000萬平米以上的新房成交量,已經保持了6年了,這已是奇跡。需求透支了多少?估計珠三角很多人心里都清楚。過去8年的時間里,僅大亞灣一個區域,賣出的房子可供80萬人居住的房子,但在過去20年的時間里,大亞灣片區的人口僅僅增長了30萬。
近期,屢屢有報道稱,大亞灣二手房價下跌40%左右,砸在手里賣不出去,眼看著陰跌卻無可奈何的比比皆是。顯然,投資客主導市場,社區沒有人氣,新房受和二手房一定是“兩張皮”,二手房堰塞湖的水位越來越高。但是,很多人無視這一點,仍希望樓市恢復往日榮光,再創出新高。
再比如,近日因主政者親自出馬,傳達樓市積極信號,鄭州又出圈了。因為兩次疫情沖擊、再疊加洪水災害,所以要放松樓市調控,我也不知道這是什么邏輯?難道是羊毛出在豬身上,驢惹的禍嗎?
2021年,鄭州新房銷售比2018年最高點下滑50%,這個邏輯和惠州一樣。但誰也不去檢討,2018年的成交量合不合理。其實,回過頭看2017到2018年或2020年的樓市行情,發現那是不正常的行情。催化這兩波行情的因素,除棚改、去庫存這類重磅刺激,就是社會資金跑步進入樓市。
03.
該檢討的,還有趁勢推高地產依賴度的行為。我們看大鄭州(主城+環鄭區域)這幾年的樓市供需,發現2017年以來的這五年,每年新房供應要比銷售多出400萬平方米。于是,就導致當下大鄭州的房地產庫存去化周期已經高達近30個月,環鄭州的去化周期高達近50個月。
這是個普遍現象。市場好,那就推出更多的地、賣更多的錢。市場不好了,但前面賣了那么多地,怎么辦?那就想方設法,把市場托起來。這樣,庫存才能去化,新的地塊才能賣得掉。
其實,如果看住房自有率、人均住房面積、杠桿率的話,不管哪個指標都指向“樓市過剩”的結論。而且,當下購買力也不支撐繼續繁榮。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7天,國內旅游出游2.51億人次,恢復至2019年的73%,但居民收入恢復下降嚴重,僅是2019年春節假期的56.3%。
于是,春節消費最強的電影,同比2021年也滑鐵盧了。一方面,疫情反復有影響,更重要的是,票價漲了,人們接受不了。這就是為什么,這幾年樓市的調控政策周期越來越短了。因為,每一輪寬松后,房價上一個臺階,有支付能力的購買力就少一波。政策收緊后,立馬下滑。
于是,不得不再次松綁政策。而下一輪寬松,需要更加重磅的利好,才能把需求拉起來。所以,為啥市場這么關心首付問題,因為沒有杠桿,市場起不來。表面看,當下樓市的工作重點是“保穩定”,但本質上,卻是很多地方想把庫存去化、預期拉起來,然后延續賣地和樓市繁榮。
其實,當下的形勢非常明了了。很多內地二三四線城市,不僅無法回到2016-2018年那樣的繁榮,而且要防范前期供地太多,但人口流失、購買力用腳投票,導致樓市掉入冰窖的風險。
對于這類城市,管理層早在2019年就提出,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守住安全區。但很不幸的是,很多城市對舊模式的慣性依賴太大,總是希望在任上繼續鋪攤子,搞房地開發,把轉型留給未來。
對于熱點城市來講,盡管樓市需求還在,但新的變化是:房價“只漲不跌”的信仰動搖是個明顯的趨勢,收入增長的前景預期普遍性地不樂觀。由此,“需求斷檔”的問題很明顯,除了部分換房需求以外,其他購房需求已很難再恢復到過去那種源源不斷涌入樓市的景象了。
近期,國家提出在40個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大規模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并將其作為“十四五”住房工作的重點,目的是讓新市民和年輕人能體面地、低成本地在大城市扎根下來,這也是為了保持樓市的需求健康和可持續。可惜,很對地方只管眼前利益,看不了那么長。
04.
毫無疑問,3月底前后,樓市會有所穩定,但觀察下一階段樓市是否反彈,一個重要信號就是,能否克制住不用猛藥。過去幾輪樓市暴漲,無論是2009年、還是2016到2017年,抑或是2020下半年-2021年上半年,無一例外,都用了猛藥,比如地王涌現、資金違規涌入樓市。
可喜的是,目前還比較克制,并沒有用猛藥。比如,考慮到樓市開始復蘇,各地積極紓困,最新一期的5年期LPR,并未繼續下調。但形勢越來越微妙了,各方對于樓市穩定或增長的訴求越來越強,導致紓困的尺度越來越大,完全不再是小打小鬧,比如近期各地風起云涌的“降首付”政策。我們認可非限購城市的“降首付”舉動,因為即便政策積極紓困,內地三四線城市房價陰跌走勢也很難減緩。降首付,不違反差別化信貸政策,有利于托底。
問題是,在強烈的樓市反彈訴求下,在地方層面,當每一方的政策都開始加力,紓困和猛藥的差距越來越小,微觀層面有極強的動力去侵蝕既有的調控布局。
比如,銀行是不是徹底放開經營貸的用途了,是不是不再徹查首付來源了;深圳的銀行是不是不再執行二手房參考價政策了;熱點城市二套房貸不是不“認房不認貸”了;不符合購房資格的,是不是可以先交易,再補交社保;“假人才、真炒房”是不是又重出江湖;地方是不是又在制造“地王”等等。
如此種種,表面看,并無全國性的刺激,但“一城一策”下,這些舉動對一個城市的樓市走勢以及其產生的外部效應,并進而對全國樓市的走勢,都有巨大的影響。目前,一線城市反彈趨勢很明顯,這與過去幾輪上漲的路徑完全一致,要避免引發輪番上漲,關鍵是長效機制不能弱化。
最典型的是財金紀律、限杠桿政策,比如經營貸用途、首付款來源、資金穿透式監管、新房限價、參考價政策等,以及住建與金融部門的合作機制。
這幾年,長效機制好不容易建立起來,但執行的機制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說到底就是主體責任還未夯實。
因此,在微觀層面,一定要落實好“人房地錢”的主體責任,誰有病給誰吃藥,保持長效機制能夠長期執行。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樓市紓困和救市的邊界2022-02-21
- 1680個學wei,龍崗這個片區將新增一所36班新校!即將動工2022-02-21
- 長沙市天心區:多措并舉 擘畫智慧產業新藍圖2022-02-21
- 北京豐臺報告一例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入境后京外隔離期滿21天進京,曾兩次核酸陰性2022-02-21
- 5000多個崗位閃亮登場!2022年青島市青年人才“云上招聘會”大幕將啟2022-02-21
- 廣西農投發電公司:綠色能源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2022-02-21
- 遼陽市委走訪臺企2022-02-21
- 職業資格考試增至33項 專業技術人員考試合格標準公布 2022-02-21
- 玩轉智能,解讀捷途X70諸葛智能座艙2022-02-21
- 左右沙發,美好待發生2022-02-21
- 居家運動熱潮來襲,FITURE引領智能健身新趨勢2022-02-21
- 中國未來民航領域發展走向如何?看GE中國總裁向偉明怎么說2022-02-21
- 小恒錢包:車貸“潛規則”都有哪些 2022-02-21
- Rubyoung 如比揚音箱亮相倫敦時裝周,聯名款入駐元宇宙2022-02-21
- 社交應酬送禮首選——貴創醬酒2022-02-21
- 超36城釋放樓市寬松政策!但是你要注意......2022-02-21
- 心酸!東莞剛需買房首付又漲了!2022-02-21
- 桓臺稅務:服務護航 為新農業發展添力加碼2022-02-21
- 新增班級36個!柳林小學改擴建項目今秋將投入使用2022-02-21
- 湖北蘄春:長江北岸將崛起“現代化港口作業區”2022-02-21
- 暖!你可以永遠相信海瀾之家|海瀾之家向無錫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捐贈超1129萬元的羽絨服2022-02-21
- 蜜雪冰城積極參加食品安全標準培訓2022-02-21
- 促人才轉型升級 恒昌開企業文化建設新篇2022-02-21
- 100英寸省電60% ,綠色健康客廳選激光電視2022-02-21
- 第7周惠州新房網簽744套環比漲48% 大亞灣漲幅最大4項目上榜TOP102022-02-21
- 深圳高三師生今日返校 小學四年級以上開展在線教學2022-02-21
- 兩房撿漏進行中,卓弘星辰花園安居房剩余85套兩房可選2022-02-21
- 深圳有新盤首付1.7成?剛剛,開發商辟謠:系虛假宣傳2022-02-21
- 系馬樁街道駱家花園社區垃圾分類入戶宣傳2022-02-21
- 中興路街道紀工委多措并舉助力優化營商環境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