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消費莫成冒險游戲

玻尿酸、熱瑪吉、超聲刀……提起醫美,有些人或許不明就里,但這些醫療美容名詞想必很多人聽說過。隨著“顏值經濟”的升溫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經高高在上的明星專屬——醫美,近年來悄然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何為醫美?簡單說即是運用整形外科的手段來美容和抗衰老。平日里大家耳熟能詳的隆胸、吸脂,眼下頗為流行的光子嫩膚、注射肉毒素,以及削骨磨皮等手術類項目,均屬于醫美的范疇。

近年來醫美科技日新月異,借助這一“神奇魔法”,很多消費者實現了變美的小小心愿。比如,強脈沖光等無創手段可以提亮膚色,射頻等手段可以緊致肌膚。但變美與風險并存。作為一種具有創傷性或侵入性的技術手段,醫美的本質歸根結底還是醫療行為,任何項目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如若操作失誤或不規范還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后果。然而自從踏進了“醫美圈”,有人卻在求美的路上越走越遠,甚至迷失了方向。“A4腰火了去吸脂”“精靈耳熱了那自己必須有”“直角肩好看也要去做”……忽視潛在的風險,在容貌焦慮的漩渦里越陷越深,一些求美者為此遭遇了毀容甚至付出了生命。

熱衷醫美的人群有哪些?熟齡人士是主力,醫美低齡化趨勢也日漸明顯。“預算4萬元,必做整容項目是埋線做雙眼皮+打玻尿酸;如果預算足夠,隆鼻問題也要搞定。”這是今年暑假一位17歲的高中畢業生設定的變美目標。這并非個例,《2022年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20歲以下的醫美消費者占比達11.12%,出現了醫美消費年齡前置等新現象。由此帶來的結果讓人不禁擔憂:未成年人正值身體發育階段,骨骼、五官等生理發育尚未定型,醫美手術會產生創傷和外部材料植入,很可能在將來對未成年人自身正常發育帶來影響,甚至危害其身體健康。

客觀存在的風險僅是一部分。人員機構不具備資質、“黑醫美”蔓延、虛假宣傳……伴隨著醫美行業一路高歌猛進,各種亂象叢生,也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生命健康與合法權益。“上海一女子打美容針后過敏身亡”“女子私下注射6針玻尿酸致殘”……無數慘痛的教訓告誡我們:醫美并非萬無一失,千萬別對“美麗冒險”游戲上了頭。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