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看!合肥工大:數學基礎研究助力停產十年老油井成功復產


(資料圖)

近日,由中海油服油田生產事業部承擔的海上某平臺低產低效治理工作取得突破,A1井措施作業后產氣量穩定在4.5萬方/天左右,標志著停產時間長達10年的老井成功復產。合肥工業大學數學學院科研團隊在近20年研究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模型與方法,為該井的低產原因診斷提供準確的支持,在此次氣井復產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近年來,海上油氣井面臨著嚴重的低產低效問題,受治理技術及經濟性的影響,極大地制約了海上油氣的高效開發。治療“老井病號”,需要強化原因分析,關鍵是為地下數千米深的地層進行準確號“脈”,進而推斷凝析油和水鎖傷害是影響產能的主要因素。

合肥工業大學數學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團隊圍繞國家需求,將數學基礎研究與我國油氣開發相結合,提出了新的油氣藏診斷理論與方法,解決了多項關鍵技術難題,研發的多款油氣測試評價工業軟件,其核心技術超過國外軟件,并在多個油田成功應用。

針對海上油井大規模壓裂改造所涉及的壓裂效果評價難題,團隊建立流動偏微分方程,研發非結構PEBI網格下的“秒級”精度數值模擬方法,并結合停泵壓力數據特點,建立適用于注入“千方砂、萬方水”后的停泵壓力數據分析方法,研發了相應的工業軟件,并在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成功應用。

2021年,中海油第一口致密油探井壓裂后未達到理想效果。使用國外某著名軟件進行分析后,其解決方案是重新壓裂,需重新投入經費數千萬元,且其分析結果與返排的壓裂液成分分析結論不一致,還存在大量無法解釋的問題。合肥工業大學科研團隊所研發的基于停泵壓力的數值分析軟件探明了該井壓裂效果不好的原因,提出了解堵的解決方案建議,其經濟成本不到100萬元。采用該方案后,該油井解堵成功,證明該軟件分析結論完全正確,成功解決這一業界難題。該成果同時也為今年某致密氣區塊的壓裂方案優化設計、堵劑配方與劑量的優化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決策依據。

“通過持續深入開展數學學科在油氣藏開發中的應用研究,我們研發出系列工業軟件,涵蓋了水驅、聚合物(化學驅)驅、低滲透油氣藏、致密油氣藏、頁巖油氣等多種類型油井,可解決生產制度優化、井網優化、燜井優化、返排優化等關鍵技術難題,實現了我國工業軟件的局部突破,為我國油氣科學高效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焙戏使I大學團隊負責人李道倫教授介紹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