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后視鏡“新國標”實施在即:定點訂單頻現、龍頭股漲跌不一


(資料圖片)

距離7月1日“汽車電子后視鏡新國標GB15084-2022”正式實施還有不到一周時間,汽車電子后視鏡公司近期紛紛公布訂單最新進展,板塊概念股則漲跌不一。

截至6月26日收盤,華安鑫創漲4.13%,報收42.91元,當日漲幅最大;為路特斯流媒體外后視鏡提供顯示屏供貨和技術支持的合力泰跌幅為1.93%。其他龍頭企業個股中,華陽集團以33.85元開盤,報收34.01,漲幅0.21%,經緯恒潤、協創數據、兆威機電、好上好股價分別下跌3.91%、3.12%、7.35%、2.44%。

今年1月,《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新國標頒布,定于7月1日實施。新國標的一大亮點便是規定了不僅可以安裝電子后視鏡,還可以取代傳統的光學后視鏡。據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顯示,即將實施的新國標為GB 15084-2022,舊國標GB 15084-2013即將被替代。

近半年來,電子后視鏡領域頻現利好。6月5日,偉時電子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電子后視鏡相關產品方面,目前公司已經取得國內新能源龍頭車企B公司的定點訂單;5月23日,華陽集團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電子外后視鏡產品已獲得定點項目及多個預研項目,合作客戶包括造車新勢力、自主品牌及合資品牌車企。此外,滿坤科技、宸展光電、寧波華翔等也先后釋放了在此領域深化合作、加速量產、收獲訂單的消息。

整車方面,用電子后視鏡替代傳統后視鏡的動作亦不絕于耳。6月25日,東風汽車宣布,東風自主研發的電子外后視鏡——“車慧眼”已實現高價值科技成果轉化,將首次搭載在東風風神即將亮相發布的最新車型皓瀚上。官方稱,“車慧眼”采用外置攝像機與內置顯示器,通過視覺信息數字化轉換技術,將車外的實時圖像處理分析后,通過車內專用高清屏幕顯示,供駕駛員感知判斷車輛周圍環境。同時,東風汽車將圍繞智能駕駛在車端感知的應用開發以及下一代汽車光通訊、沉浸式體驗等方面,進一步豐富“車慧眼”技術的產品種類。

更早些時候,本田、北汽、吉利、路特斯、廣汽埃安、小鵬汽車、華人運通等已明確表示將會在部分車型上搭載電子后視鏡。其中,路特斯ELETRE用戶選裝流媒體外后視鏡的費用為1.6萬元,北汽魔方則在指導價15.39萬元的頂配車型——魔鏡版上標配了此配置。

有數據統計,預計2025年中國車載顯示市場規模將達1100億元左右。其中,中控屏、液晶儀表、HUD、副駕娛樂屏、流媒體后視鏡、電子后視鏡滲透率分別為78%、66%、43%、26%、18%、10%,市場規模分別為521億元、211億元、192億元、159億元、42億元、38億元。

“電子后視鏡替代傳統后視鏡,已實現了‘從0到1’,是汽車智能化的又一次進步。”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電子后視鏡是發展趨勢,但在當下也存在一些問題。“選裝的成本在前期會比較高一些,但隨著后續的規模化應用,成本會持續走低。”

除使用成本外,電子后視鏡在售后維修方面帶來的變化亦被廣泛關注。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處長許書權表示,隨著自動化等級的提升,未來汽車有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傳統方向盤、后視鏡等部件可能逐漸消失,這些技術的變化對維修行業影響是比較深刻的。“我們要應對這些結構的變化、技術的變化,需要通過標準進一步強化。”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