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皋:浸潤文明鄉風 解鎖新農村“幸福密碼” 環球速遞

走進江蘇省如皋市搬東社區,一面面墻繪吸引眼球,一排排房屋整潔整齊,美麗如畫的鄉村景色讓人耳目一新。近年來,搬東社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為契機,大力推動文明創建、鄉風文明建設,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如今,人居環境美麗了,群眾文化生活豐富了,鄉風民風淳樸了,群眾幸福感不斷增強。

“小超市”匯聚人氣 “積”發文明新氣象

“這個月因為屋內外環境很整潔,我又多了10個積分,還差40分就能攢滿200分去社區積分超市兌換我心心念念的那款鍋了。”搬東社區居民張錫圣喜悅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洗護用品、生活用品、廚房用品……走進張錫圣口中的積分超市,小小的貨架琳瑯滿目。“這些物品都是可以直接用積分兌換的,不用花錢。”搬東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健介紹,“別看超市小,可受村里人歡迎了,大家都踴躍掙積分。隨著積分越來越高,居民家中變整潔了,我們村的村容村貌也明顯改善了。”

自去年10月份起,搬東社區開始試行“積分制”,將“庭院評比”作為每月主要的積分考核項目,充分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開展美麗庭院建設的積極性。各戶的積分結果按月公示,并由各組分工干部結合入戶宣傳將積分兌換劵發放到戶。積分超市的產品按每分約1元的價值明碼標分,由農戶根據需要自由挑選,憑劵兌換獎品。

據了解,該社區納入“積分制”管理的847戶中,從原先因庭院環境存在“臟亂差”現象而被評為“待整治戶”的148戶家庭,通過每月的庭院評比促動和積分兌換激勵,現已減少到29戶。

“過去社區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到戶組織推進都無法達到的效果,現在靠各戶主動參與就得以實現,干群關系也進一步融洽,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也明顯提升。”張健開心道。

開展河道整治 “整”出生態新底色

水清岸綠生態美,魚翔淺底競自由,這是以前在搬東社區難得一見的場景。

“之前由于河道淤積,河道環境每況愈下,到了盛夏,河水都會散發出陣陣異味,并滋生大量蚊蟲,對我們的居住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住在河邊的搬東社區居民張大爺說道。

為了給群眾營造生態宜居的美麗環境,搬東社區分片分段對河道垃圾進行清理,打撈河內污泥、綠藻等雜物,并清理兩側河坡的蘆葦與垃圾,取得了顯著成效。

“僅僅對河道進行整治,并不能讓居民河擁有如今的美麗風光,整治、管護同步運作,才是河道整治取得實效的關鍵。”張健介紹說,社區還通過“以魚養水、以魚凈水、以魚護水”的生態治水方式,進一步提升水質、改善河流生態環境。社區還聘請了保潔員,解決河道管護最后一公里,保證河道保潔“無盲區”。

“現在環境好了,心也豁亮了。”家住居民河附近的王大爺感慨道,“居民河整治以后,村里的年輕人都愿意回來看看。在茶余飯后能和家人們一起到河邊散散步,這就是天倫之樂。”社區居民河的蛻變,讓搬東人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亮化工程再升級 村莊釋放新活力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搬東社區文化廣場周圍,幾十盞路燈紛紛亮了起來,此時,居民們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大家伴隨著動感的音樂跳起了歡快的廣場舞。

社區的環境好了,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至關重要。為切實解決居民娛樂休閑的難題,搬東社區在實現主干道亮燈的基礎上,今年3月份,將亮化工程升級改造,為社區文化廣場、小游園——棲鳳園等地安裝了路燈、射燈、氛圍燈。夜色中,樹木、草坪被五彩斑斕的彩燈重新妝點,顯得流光溢彩、美輪美奐。

“白天忙碌了一天,晚上和家人出來逛逛,疲勞一掃而光,我感到很幸福。”居民鞠玉芳特別鐘情于小游園的夜景,她每天吃完晚飯后,都會和家人沿著鵝卵石路逛一圈。隨著天氣轉暖,居民們或在棲鳳園悠閑散步,或三五成群聚在路燈下拉家常,或在社區文化廣場上跳廣場舞,好不熱鬧。

“亮化工程不僅改善了村里的基礎設施,也將居民們的‘夜生活’裝點得多姿多彩,為群眾提供了精神文化大餐。”張健表示,既要讓居民“口袋富”,也要讓他們“精神富”,路燈亮了,居民的日子更有奔頭了。

種下“文明樹”,開出“幸福花”。搬東社區的變化是如皋市搬經鎮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隨著文明新風吹進家家戶戶,搬經鎮將繼續立足實際,深挖特色,厚植優勢,堅持文明潤民、發展惠民,全力以赴推動鄉村振興。(王明雁、張靈若)

[編輯:俞鑫城]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