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速讀:破題“卡脖子”技術 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在京召開


(資料圖)

5月14日,“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 在北京首農香山會議中心召開。我國動物基因編輯育種專家、行業協會以及企業代表150余位出席了本次研討會,并就畜禽基因編輯抗病育種的產業化應用前景,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做了精彩報告。同時,專家們呼吁國家加快基因編輯動物研究成果產業化,加快出臺基因編輯動物安全評價相關的科學和安全原則。

當代育種研究中,基因編輯是最重要的前沿技術之一,在多種作物育種中廣泛應用?;蚓庉?,這個看似專業的術語實際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以豬肉為例,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費國家,每年消耗大約7億頭生豬,生豬養殖關系市民的肉籃子。近年來,豬藍耳病、非洲豬瘟等成為許多豬場的“常在性”疾病。“通俗地說,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從遺傳角度有效幫助生豬防控這種感染病。”中國農業大學畜禽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動物生物技術分會理事長趙要風表示,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生豬的抗病性等。

“藍耳病不僅對豬本身的健康有影響,也關系著肉籃子的安全?!笔邹r股份戰略運營總監蔣穎表示,首農培育的、采用基本編輯技術實現抗藍耳病感染的新品種豬,目前已經獲得農業農村部批準進入安全評價階段。通過審批后可完成商業化,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更好地保障我國人民肉籃子安全。

當前,我國現代畜牧業的高速發展、人民不斷提升的對動物營養的需求,以及在環境承載壓力的共同作用下,高密度現代化畜禽飼養模式廣泛推廣,使得養殖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北京首農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表示,高密度養殖模式的最大風險是諸如非洲豬瘟、藍耳病、傳染性腹瀉等烈性傳染病的爆發流行。因此,培育抗烈性病毒的畜禽品種成為了全球動物科技和育種公司競爭的制高點。“基因編輯技術的誕生,為畜禽抗性培育提供了強大的武庫。這項顛覆性、迭代性的技術在動物育種等領域廣泛應用,還需要在企業投資、企科合作催化技術,以及監管方面取得更多突破?!?/p>

專家們表示,我國農用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評審指南出臺,以及最近第一例植物基因編輯品種取得安全證書等成就,標志著國家對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于農業的巨大推動力和與時俱進、接軌國際的高度。而在動物基因編輯方面,也亟須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使得我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動物生物育種技術能夠加快產業化進程。

研討會當天,與會專家還就畜禽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基因編輯與干細胞共性技術、相關動物醫學與免疫學新技術等研究方向和最新成果做了精彩報告,展現我國動物抗病育種具有深厚科研基礎、豐富成果和應用產業化的巨大潛力。

此次研討會上,農業農村部科教司、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北京市農業局等行業主管部門有關領導蒞臨會場并作重要指示。華中農業大學陳煥春院士和北京首農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主持了會議。華中農業大學陳煥春院士在會議總結性發言中表示,通過這次會議的舉辦,業界能圍繞“豬基因編輯技術抗病育種”達成一個廣泛的共識,促進產、學、研的合作與交流,為推進動物基因編輯在抗病育種研究與產業應用方向的發展做出貢獻,推動對基因編輯與干細胞共性技術發展、突破我國種源“卡脖子”技術難關和畜牧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全體與會代表一致通過了《推進農業用基因編輯動物研究與產業化倡議書》,首次提出五項倡議,包括:盡快出臺農業用基因編輯動物監管政策、加大農業用基因編輯動物研發投入、聚焦農業用基因編輯動物創新研究、嚴格遵守農業用基因編輯動物福利倫理準則、和加大農業用基因編輯動物產業投資力度等。

(文章來源:新京報)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