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東營遇見“甘肅非遺”

在山東東營遇見“甘肅非遺”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文潔

品美食、買手造、看展演、逛美景……連日來,東營市清風湖公園人流如織、熱鬧非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18日至19日,黃河文化論壇在山東東營市舉行,作為黃河文化論壇的配套活動,東營市清風湖黃河大集暨沿黃九省(區)手造民俗展熱鬧開集。

甘肅的夜光杯雕和敦煌彩塑一經亮相,就吸引了市民和游客駐足欣賞。

酒泉夜光杯體薄如紙,表面光滑細膩,杯壁晶瑩剔透。

以木為骨,再敷彩為皮,敦煌彩塑美不勝收。

甘肅是古絲路綿延最長的地區之一,絲路與黃河在這里交匯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原來這就是夜光杯,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實物……”東營市民周亞倩拿起一只夜光杯,仔細打量,她說,夜光杯真的是壁薄如翼,光滑細膩。

“夜光杯的制作要經過28道復雜工序。首先需在祁連山老山窩子精選上乘玉料,根據酒杯的尺寸切成不同規格的圓柱體,再按一定尺寸制作毛坯,然后切削、精磨外形,形成夜光杯的初型,再經過掏膛使夜光杯基本成型,最后通過細磨、沖、碾、拓、拋光、燙蠟和打磨等工序,才能做成一只夜光杯。”夜光杯雕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權玉廷向前來參觀的嘉賓及市民介紹。

多年來,權玉廷系統學習夜光杯雕核心技藝,熟練掌握了酒泉夜光杯雕技藝。“這也是我第一次來到山東進行非遺宣傳,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讓更多人了解夜光杯。”

敦煌彩塑是甘肅省古老的地方傳統雕塑工藝,其制作過程較為復雜。工人先在做成的木架上束以葦草,再在草外敷粗泥、細泥,后壓緊抹光、施白粉,最后進行彩繪,其成品莊嚴華麗,為世人贊嘆。近年來,敦煌彩塑制作技藝隨著敦煌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而凸顯出其價值。

敦煌彩塑酒泉市級傳承人曲云表示,參加此次活動主要是宣傳敦煌彩塑并展示非遺的保護成果,同時與沿黃其他省(區)進行交流、探討。“通過此次活動,我們對非遺保護以及非遺項目的繼續推進也有了新的想法,回去之后我們在產品設計上更多發力,同時在產品的實用性上多下功夫。”曲云說。

民俗展現場,除了廣饒齊筆、草編等東營本地非遺項目展示,沿黃九省(區)非遺傳承人還帶來了當地特色非遺產品:青海的土族盤繡;甘肅的夜光杯雕、敦煌彩塑;寧夏的泥哇嗚、磚雕;內蒙古的馬頭琴、刺繡、烏拉特銅銀器;陜西的鳳翔泥塑、社火臉譜;山西的平遙推光漆器、高平繡活、潞綢織造技藝;河南浚縣泥咕咕、鈞瓷等一一陳列,令人目不暇接。

為了讓沿黃九省(區)的燦爛文化活態展示,現場還穿插了代表黃河流域的9省(區)的文藝表演,川劇變臉、蒙古舞、山西團扇、陜西秦腔、河南豫劇、山東呂劇以及山東快書《闖紅燈》《賣元宵》、鼓書說唱《丑末寅初》……

據了解,沿黃九省(區)手造民俗展分為黃河金藝、黃河繡藝、黃河民藝、黃河泥作四個主題展區,分別陳列了沿黃的金屬工藝作品、刺繡織造作品、民間工藝美術作品、黃河泥造作品等,作品均取材自然,又融于自然,充分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人和諧、生生不息的生態智慧。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