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之死_申不害

1、從效果和根本上看 商鞅更厲害申不害(公元前385-前337[1] ,另有資料認為在前420年-前337年),亦稱申子,鄭韓時期人物(今河南新鄭)人。

2、戰國時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

3、以“術”著稱,著有《申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代表人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韓國滅掉鄭國后,韓昭侯重用他為丞相,在韓國主持改革,他在韓為相19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5、”十五年間便使韓國強盛起來。

6、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1-3] 人,衛國國君的后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

7、后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于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4-5] 。

8、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9、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并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10、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

11、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12、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13、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

14、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