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淺層超采區地下水平均埋深較上年同期升高2.11米,升幅連續14個月居全省第一


(資料圖片)

淺層深層地下水位延續“雙回升”態勢

本報訊(記者王露橦 通訊員喬曉慧)春回大地,小麥返青生長旺季將至。南和區賈宋鎮武莊村種糧大戶梁立峰正忙著為春管春灌做準備。“我種了500多畝小麥,現在全部采用噴灌方式進行灌溉,省時省力,比傳統大水漫灌能節約用水三到四成。”梁立峰說。

近年來,全市上下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把農業節水作為重要手段之一,“節、引、調、補、蓄、管”全面發力,持續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現連續3年地下水開采量減少、地表水使用量增多、地下水位持續回升。省水利廳最新超采區地下水位監測情況通報顯示,2022年12月,我市淺層超采區地下水平均埋深27.69米,較上年同期升高2.11米,升幅在全省各設區市和雄安新區排名中,連續14個月位列第一。至此,全市淺層、深層地下水水位實現連續19個月回升,繼2021年之后,第二年延續“雙回升”態勢。

通報顯示,在各設區市和雄安新區排名中,我市當期淺層超采區地下水平均埋深的月度、年度及5年平均升幅均位列第一;深層超采區地下水平均埋深的月度、年度及5年平均升幅均位列第二。在全省監測的88個淺層超采區縣(市、區)地下水位平均變幅排名中,2022年12月份我市柏鄉縣地下水平均埋深59.11米,位列第一,月度、年度及5年平均升幅均位列第一;任澤區、內丘縣、南和區、臨城縣、沙河市年度升幅位列前十。在全省監測的71個深層超采區縣(市、區)地下水位平均變幅排名中,我市臨西縣、南宮市年度升幅位列前十。2022年,省監測的我市所有淺層、深層超采區縣(市、區)地下水位均有所升高。

2022年,我市在調整農業結構、地下水取用管控、推進全社會節水方面,累計完成實施耕地季節性休耕44.45萬畝,滴灌、淺埋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16萬畝,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灌溉16.56萬畝,落實旱作雨養種植45.67萬畝。關停各類取水井2.2萬余眼,建成2個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縣、3家省級節水型企業、1家省級節水標桿企業、2家省級節水型園區。在最大限度引用地表水、提高地表水調蓄能力、推進河渠生態補水方面,全面推進現代水網體系建設,引調外來水能力達5億立方米,完成94.73萬農村人口農村生活水源置換,最大程度減少地下水開采量。

百泉、狗頭泉等多個泉眼實現穩定復涌,日均出水量約2萬立方米,成為河北深化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標志性成果。成百上千只“三有”鳥類在鵲山湖濕地安家,日益改善的濕地生態環境,先后3次吸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天鵝到此駐留。隨著地下水資源的持續回補,水生態環境逐漸復蘇。

2023年,我市將圍繞保持“百泉復涌”“河河有水”靚麗景觀,深化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大力實施生態補水工程,加快重塑太行泉城項目建設,持續抓好國家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建設,著力厚植美麗邢臺生態底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