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莊:頭雁引領青年返鄉 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深秋時節,在陣陣寒意中,曲陽縣孝墓鎮孫家莊村迎來忙碌的清晨。

果農陳世勛披上一件厚夾克,騎上電三輪,忙著去看山上的果樹。

喂飽了家里養的5頭牛,陳建忙來到村里的箱包加工廠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想著每天160元的工資,他干著有勁兒。

年僅29歲的村黨支部委員李騰宇匆匆趕往村委會。

這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全村420戶1370人,耕地面積只有1213畝,山地面積卻有5000多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0元,比保定市平均水平高出49個百分點。

退回到9年前,村里沒一個人相信,這世代荒廢的5000多畝山地能搞出這么大名堂。

整治荒山 試種果樹

激活沉睡的資源

孫家莊的變化,始于2012年。那一年,村里有位能人返鄉了。這位能人就是孫文龍,在外闖蕩多年經商辦企業,成為小有名氣的小老板。

2012年3月,在縣鄉干部的動員下,孫文龍返鄉創業,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來又兼任村委會主任。“學棲霞,種蘋果。”頭腦靈活的孫文龍是帶著想法回來的。

沒路、沒土、沒水,在荒山上種果樹,頗為不易。

2013年春天,孫文龍帶著村民在村西的西旦溝山上試種100多棵果樹。2014年冬天,又嘗試冬栽900多棵果樹。2015年開春,果樹開花了。當年,西旦溝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嶺北養殖合作社成立了,采取“政府+龍頭企業+金融機構+合作社+農戶”五位一體模式,流轉土地5000多畝,建立西旦溝現代農業園,大力發展林果經濟、畜牧養殖、農家采摘等。2018年,西旦溝現代農業園區被評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019年10月,該村西旦溝牌農產品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綠色產品A級產品。

3公里柏油路 5大產業

集體收入從0到49萬元

從海拔300多米的西旦溝現代農業園出發,沿著山間的柏油路往東走,沒多久便來到了肉牛養殖場。

孫家莊村有3個肉牛養殖場,現存欄2000頭,年均出欄3000頭,年產值可達8000萬元;1個肉羊養殖場,現存欄600只,年均出欄3000只,年產值可達450萬元。養殖產業直接帶動就業40人,季節性帶動就業400人。孫家莊村規模化的“種植+養殖”模式,也為解決牛羊糞便問題提供了契機。

出了養殖場,繼續往東走,漫山遍野的光伏面板,使昔日荒山變身“太陽山”,也成為孫家莊富民增收的一大利器。

作為林果產業鏈的延伸,果醬加工廠就建在山腳下。今后,不僅可以有效解決農業園區上萬噸落果、裂果、畸形果,還能帶動解決50多人就業,年產值可達2000萬元。

繼續往東走,就來到了村里的箱包加工廠。加工廠歸村集體所有,年產箱包20萬只,占地5畝,全部為荒山坡,就近吸收50多名剩余勞動力就業,使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務工,掙錢養家兩不誤。

3公里柏油路,串起種植、養殖、光伏、果醬加工、箱包加工等5大產業,孫家莊村集體收入實現了從0到49萬元的飛躍。

頭雁引領 青年返鄉

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群雁高飛頭雁領。多年來,孫文龍一心撲在村里發展上,帶領村民墾荒山、種果樹、搞養殖,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硬化全村街道,安裝路燈,還新建了幼兒園和小學。孫文龍以公心、真心、熱心處理村務,組織成立道德評判團,組織開展優秀村民評選、優秀兒媳評選,群眾文化生活紅紅火火。

“省級美麗鄉村精品村”“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保定市50佳鄉村振興示范村”“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一個個榮譽稱號接踵而至。

在“頭雁”引領下,不少“離家雁”紛紛返回孫家莊,李騰宇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在天津經營飯店6年的李騰宇有了回家的念頭,“那時候,老人打電話總是念叨‘村里搞起了集體產業,變化可大了。’”

返鄉后,李騰宇進入西旦溝現代農業園工作,憑借自己多年的管理經驗將園區打理得井井有條。2019年,李騰宇加入中國共產黨,并被選為村黨支部委員,成為村“兩委”班子最年輕的一員,“小時候村里窮,大人們總說,走出大山才有前途。如今,越變越好的家鄉,帶給我擋不住的鄉愁,所以我回來了。也歡迎更多的年輕人回來追夢。”(李慧英)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