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加大地理標志商標培育力度 助力鄉村振興

龍池鯽魚、溧水草莓、六合板栗、八卦洲韭菜、冶山貢雞、橫溪七仙銀芽茶......10月21日,記者從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獲悉,去年以來,我市共有6件本土產品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核準,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已注冊產品總數增至14件。

近年來,我市加大地理標志商標培育力度,將承載南京韻味的“舌尖記憶”打造成“國字號”的地標品牌,為推動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龍池鯽魚:從瀕臨消亡到年產萬斤

作為六合特產之一,龍池鯽魚因其頭小背高體厚、鱗黑皮細、肉厚刺少的特點,被列為特種水產之珍品。據史料記載,龍池鯽魚在明朝即為皇家貢品,清朝乾隆皇帝品嘗后對其贊不絕口。

由于長期過度捕撈、生存水區魚類混養等原因,2017年,龍池鯽魚年產量不足300斤,幾近消亡。為了搶救這一珍稀動物遺傳資源,六合區啟動地理標志申報培育項目,開展龍池鯽魚“提純復壯”工作,從龍池湖捕撈鯽魚989尾,通過對體型、側線鱗、DNA等指標的對比分析,最終找到純種龍池鯽魚124條進行培育,最終存活下來的雄魚僅有9條。

經過資源搶救和精心培育,2019年,純種龍池鯽魚已繁殖近30萬尾魚苗,具有了一定的市場供應潛力。目前,龍池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已建成占地730畝的龍池鯽魚養殖基地,年產量已達萬斤左右。

今年,“龍池鯽魚”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其養殖基地也開發了休閑旅游經濟,旅游農業經濟初具規模。

七仙銀芽茶:3.6萬個芽頭炒出一斤茶

今年4月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七仙銀芽茶”,是江寧橫溪街道的知名特產,曾連續3年在南京市茶葉評比中獲得金獎。

江寧橫溪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裕,溫暖濕潤,保證了茶葉生長期所需要的均勻水分。因清晨或傍晚多有云霧,茶葉的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澀味較少。

七仙銀芽茶的采摘一般在清明谷雨前后,采摘初展的一芽一葉,要求極為嚴苛。炒制500克特級橫溪七仙銀芽茶,大約需要3.6萬個芽頭。

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加上嚴苛的制作工序,造就了七仙銀芽茶條索細緊,外形直中帶扁似織梭、色翠披毫如銀、湯色綠而清澈、滋味鮮爽醇甘、葉底嫩勻明亮的品質特征。

七仙銀芽茶采用高溫殺青、嫩葉老殺、老葉嫩殺,用手不斷翻動抖炒,使其受熱均勻,再適當燜炒、抖燜結合,使茶葉嫩而不生,老而不焦。搓條階段,要手抓葉子沿鍋壁來回拉炒,同時理順拉直茶條,使茶葉達到細緊、俏直、光滑,至九成干起鍋攤晾,最終形成七仙銀芽茶的特殊外形和獨特品質。

冶山貢雞:“民間燕窩”重揚美名

東漢時期,名醫華佗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對禽類的公雞、母雞進行了閹割實驗,發現閹割后的雞肉不僅營養豐富,還可將雞胗、雞油入藥。后來,閹割過的雞被當時的皇宮御膳房定為“貢雞”。在六合區冶山鎮,有著“民間燕窩”之稱的冶山貢雞也在其列。

冶山貢雞選用高端土雞“蘇禽1號”為雞種,在生態林地放養,生長過程喝泉水,食五谷雜糧、蟲、草,全程采用無抗養殖標準(不使用抗生素、不使催熟劑)。閹貢雞需養足200天以上,閹母雞則要養足300天以上。

冶山貢雞肉質緊實、紋理清晰,富含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營養豐富且溫和滋補,尤其適合作為孕、產婦及術后康養人群的調養食材。此次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讓這道歷史悠久的“民間御膳”重揚美名。

六合板栗:火山土山泉水養出“好栗子”

2020年12月14日,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核準,“六合板栗”成為六合區第一件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六合板栗的種植基地土壤為火山土,富含鐵、錳、鋅、硒等礦物質,灌溉用水為山泉水。板栗果實呈紅褐色,色澤鮮亮,顆粒飽滿,果肉甘甜,平均果重大于20克,分為黑油栗、黃金栗、甜糯栗三個品種。

在板栗種植過程中,生產企業延續了傳統經驗,通過科學施肥和科學修剪,不斷提高生產效能和口感,成就了六合板栗的獨特的品質。六合板栗每年8月下旬成熟,至10月中旬結束,年產量約15萬斤,目前銷售范圍已覆蓋江浙滬及廣州、北京、湖南等地。(朱凱 黃琳燕)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