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繪就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新畫卷

入選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市、區),獲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成效明顯縣市;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40萬元以上村占比90%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比低至1.64:1,列寧波第一、全省前列;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同比增長14.3%……近年來,慈溪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繪就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新畫卷。

搶抓新機遇,擔當新使命。今年年初以來,慈溪大力實施“三農”數字化改革和科技強農、機械強農“雙強行動”,深入推進鄉村產業強鏈升級行動、新時代美麗鄉村全域建設行動、共同富裕協同發展促進行動、農村集成改革攻堅行動、黨建引領保障行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走在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前列。

“十四五”期間,慈溪將著力打造全國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全國鄉村全面振興示范區、全國高效生態都市農業引領區“三區”高地,為慈溪在建設共同富裕先鋒市、打造“重要窗口”走前列當標兵中樹立農業農村現代化引領標桿。到2025年,該市力爭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萬元,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雙強”驅動 夯實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基石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慈溪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大力實施促進農業“雙強行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大平臺集聚大產業,大項目推動大發展。近年來,慈溪發揮園區平臺科技集成和要素集聚功能,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帶動力、輻射力的區域科技強農“主引擎”。其間,慈溪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依托杭州灣現代農業研究院、正大中國區食品研發中心,深化同院校合作,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發示范基地,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4項;引進國內外大中型企業51家,一大批示范性項目落地生產。

優品提質,強鏈延鏈。慈溪提升農業種業和農業品牌競爭力、農產品加工衍生力,實施現代種業提升行動,培育“慈農優選”市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單品類區域公用品牌,打響恒康、卡依之等知名農業企業品牌和鳴鶴年糕、宋家漕香干等“土字號”品牌,楊梅、葡萄、蜜梨三大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超30億元;加快國家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實施正大研發微波食品隧道加工、海通調理食品加工等項目,構建農產品加工集群。去年,該市農產品加工值達169億元,加工轉化率達74%。

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慈溪大力實施農機服務組織提質行動,培育壯大一批管理規范、規模適度、服務能力強的新型農機服務主體,開展訂單式、全程式、保姆式、托管式服務;積極研發主導產業適用農機,打造的無人智慧農場實現糧食耕、種、管、收全程無人作業,自主研發的國產毛豆采收機實現進口替代、售價減半、節本增效等。“在我們的示范區內,鮮毛豆生產已實現全程機械化。”寧波海通時代農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他們為30家加盟農場提供機械化采收服務,年服務面積5000畝左右,為農戶每畝節約成本約140元。

深化數字改革,撬動農業發展新動能。通過數字化應用場景,慈溪促進農業生產要素變革,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大力發展綠色高效農業,累計創建省級數字工廠(牧場)5家,數字化改造基地30個,創建省美麗牧場25家。3年前,慈溪市民徐佳坤在坎墩建起種植精品柑橘“紅美人”的家庭農場。現在,該農場已安裝集土壤濕度、溫度、EC(肥力)以及光照強度等數據監測于一體的無線傳感器。“我們能將大棚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保持在70%上下。”徐佳坤說,不在農場時,他會通過手機軟件查看大棚情況,一旦發現數據異常便通知員工及時排除隱患。

慈溪全力打造數字鄉村數據平臺,繪制農業農村數字地圖,搭建“數字鄉村駕駛艙”,推動生產管理、流通營銷、行業監管、公共服務、鄉村治理五大領域數字化轉型。“今年,我市將建立農事‘一碼通’數字服務平臺,農業保險一呼就靈,政策補助一瞬直達,服務需求一呼必應;加大農業生產主體和園區、產業鏈數字化改造力度,進一步促進產業節本增效。”慈溪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

片區組團 構建鄉村高質量發展共同體

整合區域資源要素,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慈溪推出“黨建引領鄉村片區組團發展”模式,推動各村發展共謀、事務共商、資源共享、產業集成,探索鄉村振興新階段發展路子。

立足村與村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要素配置不協調等矛盾,慈溪瞄準“片區”這個基本單元,將“組團發展”作為新一輪改革攻堅的突破口之一,創新實施黨建聯盟、規劃聯體、產業聯動、社會聯治等一攬子工程,打造鄉村高質量發展共同體。截至目前,該市已培育組團片區79個,落地發展項目205個。去年首批培育的8個市級片區,村集體經濟平均增收38.9萬元。

龍窯餐廳、鄉村會客廳……近段時間,位于匡堰鎮倡隆村的楝樹下區塊改造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這兩年,該鎮3個山區村組成聯合發展片區,注冊專業公司對土地、民房等要素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抱團營銷,區域發展步入快車道。“組團后資源多了,大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也高了。今年國慶假期,片區內各項文旅活動吸引近萬名游客,預計全年經營性收入可增長10%以上。”片區聯合黨委負責人介紹。

慈溪緊抓發展這個“牛鼻子”,創新機制,強化片區組團這個系統工程的要素保障。以改革為牽引,該市出臺12項針對性舉措,協調15個市級部門“一庫集成”惠農政策,市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億元專項扶持資金,新編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5%的新增建設用地保障片區發展。此外,慈溪還配套片區道路每公里100萬元導向性補助,夯實交通基礎,助力鄉村振興。

為保證財政資金利用效率和片區組團發展實效,慈溪還創新實施“紅黃綠燈”考核和“升降級”制度,考評“綠燈”的給予獎勵,“紅燈”的降級或解散重組。通過建立統籌培養、導師幫帶等機制,該市過半片區黨建聯盟由省“千名好支書”、各級“興村名師”擔任書記,110余名產業帶頭人等“能人”進入聯盟班子。

黨建引領鄉村片區組團發展,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新動能。近年來,慈溪累計創建寧波市美麗鄉村示范鎮6個、示范村15個,省美麗鄉村示范鎮8個、特色精品村21個。其間,該市積極挖掘當地自然資源、人文特色,促進“美麗經濟轉化”發展;加快培育新型業態,推動種養加、產供銷、農文旅深度融合,新慈湖農業綠谷旅游線路入選省級精品線,山下村入選省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優秀名單;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均等發展。

共建共富打造鄉村振興“慈溪樣板”

對照共同富裕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慈溪補短板、促發展,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定出臺一攬子促進農業“雙強行動”、鄉村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加強涉農財政資金統籌整合,推動低收入農戶縮小發展差距,打造共同富裕鄉村樣板。

慈溪創新舉措、強化幫扶、精準施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升鄉村振興底氣。去年,該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0.7億元,比2015年增長30.9%;集體經濟年收入100萬元以上村占比超過98%,經營性收入20萬元以下村全面清零。“我市以鞏固與提升并重、增強‘造血’功能、實施市場化運作、突出長效發展機制及政策要素供給等為抓手,力爭今年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村占比70%以上。”該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農旅融合催生“美麗經濟”,讓村民走上綠色發展之路。今年,慈溪市農旅集團與掌起鎮在任佳溪村加快建設集山谷觀光、山地運動等于一體的后茅山微度假旅游項目。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該村綜合實力,帶動村民農副產品銷售。“任佳溪山美、水美,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與村莊相連。人氣旺了,農產品銷售也火了。”村黨總支書記任建華說,任佳溪還將建一個旅游集散中心,融合村莊文化展示、民宿餐飲、民俗體驗等,打造農旅融合新業態,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慈溪自2015年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以來,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經驗”。培育前,精準遴選培育對象,重點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確保涉農大學生、青年農場主、規模以上農場、星級合作社負責人100%覆蓋。培育中,強調培育方式多元化、培育課程多元化,提升培訓對象的參與積極性,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發證,提高職業農民證書含金量和職業榮譽感。培訓后,加強技術指導并遴選一批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科技示范戶,加強農業技術協作和主推技術、主導品種上門指導服務。

通過搭建坎墩大學生農創園、滄海慈湖農創客基地等平臺,制定創業就業大學生扶持政策,開展“新農人創業之星”評選等,慈溪涌現近千名新型職業農民。自2010年起,玉蘭果蔬農場場長胡晶金從國內外引進數十種新品果蔬,應用智能化、網絡化農業信息技術提升農場生產管理水平,帶領周邊地區80多戶農戶增收致富。“玉蘭果蔬農場不僅是我省殘疾人扶貧基地,還是我省農民田間學校。這些年,晶金向結對農戶提供種苗、技術培訓等服務。在他的幫助下,我種的水果番茄不愁賣。”直塘村村民陳錫聯說。

寫好低收入農戶增收文章。慈溪實施低收入農戶產業精準扶持增收行動,加大精準扶持力度,將免費就業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扶持、公益崗位優先安排、自主創業小額信貸貼息等舉措落到實處,累計下達扶持資金1400萬元,有效擴大低收入農戶產業、創業扶持政策覆蓋面。該市低收入農戶自主生產(特色種植)受益895戶,就業務工受益140戶,村集體或黨員幫帶產業項目2個、受益423戶。去年,慈溪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5元,絕對值位居寧波各監測區縣(市)首位。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今后5年,慈溪將高水平建設共富鄉村,提升優化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坎墩大學生農創園兩大園區,建設一批“一鎮一品”特色產業園和主體特色園區,打造全省水果高效栽培示范區;建立兩個以上大宗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打造一批農業“機器換人”示范鄉鎮和示范基地;開展數字農場(牧場、漁場)、數字工廠、數字園區等示范創建;大力實施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12113”工程,打造展示特色場景的未來鄉村,形成未來鄉村“慈溪模式”。(陳章升 陳琪 張天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