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楝樹下區塊改造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龍窯餐廳、體驗農園、鄉村會客廳……連日來,位于寧波慈溪市匡堰鎮倡隆村的楝樹下區塊改造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這兩年,匡堰鎮3個山區村組成聯合發展片區,注冊專業公司對土地、民房等要素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抱團營銷,區域發展步入快車道。“組團后資源多了,大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也高了。這個國慶假期,片區內各項文旅活動吸引了近萬名游客,預計全年經營性收入可增長10%以上。”片區聯合黨委負責人介紹。

做好“三農”工作是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方面。立足村與村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要素配置不協調等矛盾,慈溪市瞄準“片區”這個基本單元,將“組團發展”作為新一輪改革攻堅的突破口之一,創新實施黨建聯盟、規劃聯體、產業聯動、社會聯治等一攬子工程,打造鄉村發展聯合體,走出了一條區域協同發展、共同富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該市已培育組團片區79個,落地發展項目205個。2020年首批培育的8個市級片區,村集體經濟平均增收38.9萬元。

借力片區組團,傳統塊狀經濟加速提升轉型。逍林鎮擁有制鞋業主體850余戶,產品占比國內拖鞋市場近八成,但也存在產品附加值低、品牌意識弱等短板。去年以來,該鎮5個制鞋集中村成立片區“聯盟”,依托全市首個鞋行業協會和各村優勢資源“借力引智”,小拖鞋做出了大名堂。截至目前,全鎮制鞋產業銷售同比增長20%,新品率90%,高品質拖鞋單價比往年提升約12%。

規劃聯體、資源共享,推動片區各村優勢互補,持續釋放發展“紅利”。作為城區街道,土地等資源要素限制曾是白沙路街道發展的一大掣肘,組成科教園區黨建示范片區后,片區村模型廠舊廠房改造、梅林地塊七村聯建等重點項目快速上馬,為區域轉型發展騰出了空間。通過強化集體資產規范管理、創新推進高校周邊項目發展,今年,該片區4個村集體經濟預計增收500萬元。

慈溪緊抓發展這個“牛鼻子”,創新機制,強化片區組團這個系統工程的要素保障。以改革為牽引,出臺12項針對性舉措,協調15個市級部門“一庫集成”惠農政策,市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億元專項扶持資金,新編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5%的新增建設用地保障片區發展。此外,慈溪還配套片區道路每公里100萬元導向性補助,目前已打通片區斷頭路、產業路35條。

“從‘雨露均沾’到重點扶持,唯一的標準就是看村集體能否增收、村民是否受益。”慈溪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證財政資金利用效率和片區組團發展實效,慈溪還創新實施“紅黃綠燈”考核和“升降級”制度,考評“綠燈”的給予獎勵,“紅燈”降級或解散重組。通過建立統籌培養、導師幫帶等機制,慈溪過半片區黨建聯盟由省“千名好支書”、各級興村名師擔任書記,110余名產業帶頭人等“能人”進入聯盟班子。(翁云騫 張天葉)

關鍵詞: 改造 建設 發展 轉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