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精細化水平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強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推動差異化執法監管的指導意見》。正面清單企業對因非主觀過錯導致的違法行為,主動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或者對發現的環境風險隱患及時報告并妥善處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正面清單企業初次環境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依法不予行政處罰。

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2020年3月,生態環境部發文提出建立實施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和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

指導意見要求,將一部分符合條件的守法模范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對其充分信任和支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大正向激勵力度,讓自覺守法企業受益。依法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統一監督管理職責,依法懲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指導意見要求,對正面清單企業不得“降低要求”“不管不問”,要納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范圍,并通過公開企業名單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公平公正執法。積極推行非現場執法方式,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精細化水平,實現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違法者利劍高懸。

指導意見要求,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應結合本地產業結構、環境容量、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監管執法能力,并綜合考慮企業裝備水平、達標排放情況、排放總量情況、監控系統聯網情況、環境風險管理能力、環境信息公開情況、環保信用評價結果、整改落實情況等因素合理設定正面清單納入條件。鼓勵企業開展污染防治績效和環境風險管理能力評估。做好與前期正面清單工作銜接,支持將與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污染物排放量小、環境風險低、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小微企業納入正面清單。

指導意見要求,在確定正面清單納入條件、編制正面清單企業名單過程中,生態環境部門應積極聽取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和社會組織意見。正面清單企業名單發布或調整之前,應向社會公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并向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備案。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部門應主動將正面清單企業的名稱、所在地、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所屬行業、排污許可證編號(排污登記編號)、正面清單有效期等信息向社會公開,并公布投訴舉報途徑。鼓勵創新納入和發布程序,提升納入機制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指導意見要求,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應適時調整優化正面清單納入條件,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部門應及時將不再符合納入條件的企業移出正面清單企業名單。對存在惡意偷排、篡改臺賬記錄、逃避監管等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不得再次納入。正面清單有效期一般為3年,在有效期內,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部門要組織對清單內企業至少進行一次“體檢式”現場幫扶,督促企業提高環境管理水平。

指導意見提出,可定期邀請正面清單企業交流座談,及時聽取企業訴求,梳理相關行業企業違法風險點,明確監管執法要求,加強普法宣傳,增強企業行為預期。可根據企業需求,加強幫扶指導,及時提醒預警,引導專業機構為企業提供精細化環境管理服務,幫助企業提升環境風險管理能力。正面清單企業對因非主觀過錯導致的違法行為,主動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或者對發現的環境風險隱患及時報告并妥善處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正面清單企業初次環境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依法不予行政處罰。

指導意見提出,嚴懲環境違法。科學合理配置執法資源,將執法資源集中于惡意排污、涉嫌犯罪的企業,對污染重、風險高、守法意識弱的企業加大監管力度。正面清單企業因管理不善導致超標排放且未主動報告,或存在其他惡意違法行為的,要依法從嚴從重處罰,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公安機關,及時移出正面清單,列為“雙隨機、一公開”特殊監管對象,并向社會公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