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新政帶來行業新動向 低風險投資仍然是主流

隨著險資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的取消,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募資端迎來新希望,部分基金已在險資的配合下完成募集。

記者發現,有的基金出資人中,險資的總規模已占到基金規模的七成以上,不過在投向上仍以保守自居。

有分析指出,科研實力將是未來企業輕資產上市的重要籌碼,大規模、長久期資本投資潛力巨大,險資亦可以發揮關鍵性作用。

準新政帶來行業新動向

隨著今年7月中旬管理層提及“將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此外,還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整個創投界為之一振。記者近期發現,已經有基金在險資的配合下完成了募集。

Wind統計顯示,蕪湖遠澈旭峰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遠澈旭峰基金)于8月28日完成募集,規模達6.2億元人民幣。其中,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諾出資2.4億元人民幣;招商信諾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承諾出資1.6億元人民幣;吉祥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諾出資5000萬元人民幣。相對于總體6.2億元的基金規模,險資出資比例已達73%。

工商信息顯示,遠澈旭峰基金成立于2020年3月20日,相較于目前主流募資之一的“PE+上市公司”模式,在時間上不具優勢。以日前剛剛完成募集的深圳市達晨創鴻私募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伙)為例,該基金于8月20日成立,到8月31日就完成募集,這種募資模式往往會基于已有投資意向和資金的前提下發起設立,因此募集周期相對較短。

對于其他合作方式而言,募資依然靠后期的企業及個人投資者,不少都需要市場化母基金以及政府引導基金的配合,難以達成募資計劃的基金不在少數。但隨著險資對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的打破,險資涉足股權潛力十足,對基金實際的募資帶動從遠澈旭峰基金就可見一斑。

8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2020年二季度銀行業保險業監管指標數據情況。2020上半年,保險公司總資產為22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4萬億元,增幅6.9%。其中,財險公司總資產為2.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3%;人身險公司總資產為18.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6%;再保險公司總資產為5133億元,較年初增長20.5%;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為643億元,較年初增長0.5%。

低風險投資仍然是主流

盡管政策上對險資投向一級市場有所放開,但從險資慣有的投資偏好來看,保守型色彩依然明顯,且此前投資方向一直是圍繞固定收益資產展開。有分析人士指出,這與險資整體的配置結構有關,固收類資產占據絕大多數。

據現有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險資金投資流動性資產1.04萬億元,占資金運用余額的比例為5.38%;固定收益類資產13.15萬億元,占比67.67%;權益類資產4.38萬億元,占比22.57%;投資性房地產0.19萬億元,占比0.98%;其他投資0.66萬億元,占比3.4%。

可見,低風險投資依然是險資配置的主流,遠澈旭峰基金目前也屬于該色彩,在投資計劃方面涉及傳統行業居多。記者從同為出資人的愛爾眼科方面獲悉,公司曾在8月29日公告參與投資北京遠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消息,根據公告信息,投資范圍包括新建或并購眼科醫院、眼科上游企業以及眼科相關產業等。

事實上,管理層在7月中旬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之前,險資對外開展股權投資遵循的是2010年頒布的《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根據相關規定,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權,僅限于保險類企業、非保險類金融企業和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養老、醫療、汽車服務等企業的股權。也就是說,之前險資的投資范圍有著明確的界定,只能投在金融、養老、醫療、汽車服務幾個領域,相比較目前VC/PE投資的主流賽道,如TMT、通訊、高端制造、消費升級等領域,都不在規定允許的范圍內,而恰恰這些行業構成了目前實體經濟創新的主體。

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團投資總監付劍峰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科創板推出之后,部分固定資產占比少、無形資產占比高的輕資產公司,未來將成為上市的主要力量。“這些企業以科研為主,更需要股權投資類資本對其進行中長期的融資布局,險資、銀行理財資本等目前均有所放開,但提振效果不太明顯。”

(記者 任飛 編輯 肖芮冬)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