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和我的祖國》歌詞誕生在哪里嘛?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創作于上世紀80年代的《我和我的祖國》在全國掀起一股股學唱、共唱熱潮,用嘹亮的歌聲為祖國獻上深情的祝福。

張家界風光老照片。覃文樂 攝

《我和我的祖國》是上世紀80年代由秦詠誠作曲、張藜作詞的歌曲,經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深情演唱唱響大江南北,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經典。歌詞把對祖國的愛揉進高山、大海、田野,將聽覺與視覺結合,既接地氣又表達了心聲,真正成為了“人民群眾賴以寄托思緒與情懷的工具”。

張家界風光老照片。覃文樂 攝

但很多人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誕生在張家界。張藜在其藝術人生系列圖書《久別的人——張藜歌詩人生》中寫道,最開始,《我和我的祖國》是秦詠誠寫的小提琴協奏曲《海濱音詩》的主旋律,后來張藜讓其翻寫成了現在的樣子。對于歌詞,張藜一直沒有找到靈感,直到1984年中秋節,張藜與張家界的一次邂逅,成就了這首傳唱至今的經典之作。

1984年農歷八月十四,張藜參加中國音協、中國作協組織的采風活動來到大庸縣(今張家界)。當晚,他入住大庸縣(今張家界)南門口的招待所。農歷八月十五清晨,張藜推開房間的窗戶,秀美的天門山映入眼簾,他有了靈感:“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這兩句讓張藜苦苦憋了大半年的開局終于成形。之后,張藜用了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便填完了整首詞,一氣呵成,一字未改。

當天晚上,在大庸招待所組織了一場中秋聯誼會。張藜在其藝術人生系列圖書《那些詞兒——張藜歌詞創作集》中寫道,在聯誼會上他朗誦了這首剛創作的詞,激動的紅了眼眶。隨后,當時24歲的青年音樂老師黃新國還為張藜老師進行了試唱。根據黃新國回憶,他來到張藜居住的賓館,張藜把一張手寫的《我和我的祖國》歌曲交給他,練唱了幾遍之后便開始了正式的試唱,試唱結束還得到了張藜的表揚。

根據張藜夫人楊阜蘭的回憶,張藜當時對張家界的景色震撼不已,也激起了張藜心中對祖國深沉的愛。(通訊員 王姣 唐晴 胡衛衡)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