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蘿卜(年畫)
特 偉 中國美術館藏
蒲公英(版畫)
吳凡 中國美術館藏
無論何種文明、何種語言,形容兒童的詞匯,總是與希望、美好、稚樸等相連。人類將未來的希望寄托在兒童身上,并呈現在兒童題材美術創作之中。對少年兒童的描繪,生動展現出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不同環境下少年兒童的成長與變化,寄寓著人們的美好期待和人文關懷。回望并審視新中國70年兒童題材美術創作的探索、成果及發展,可以管窺這一題材在新中國美術中的拓展,以及新中國社會、文化、藝術、教育等領域的發展變化。
隨時代步伐
新中國兒童題材美術創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點,彰顯出時代的精神追求和審美趣味。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全國人民以空前的熱情投入社會主義建設大潮之中。這一時期的兒童題材美術創作,一方面著眼于革命歷史,表現兒童在戰爭年代的苦難、艱苦歲月中的樂觀以及獻身革命的理想,以馮法祀油畫《劉胡蘭就義》、秦大虎和張定釗油畫《在戰斗中成長》為代表,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另一方面是在現實主義創作思想影響下,借兒童生活題材開展主題性創作,批判舊社會,謳歌新中國,像反映“三毛”在新社會幸福生活的張樂平系列漫畫、表現兒童英勇形象的張仃年畫《新中國的兒童》、展現毛主席與新中國兒童親如一家的劉文西年畫《在毛主席身邊》、體現鄉村兒童渴求知識的徐匡版畫《鄉村小學》等都是典型代表,曾產生廣泛影響。同時,有些藝術家還通過表現兒童生活和童趣來彰顯新中國兒童的生機與活力,如特偉年畫《拔蘿卜》、吳凡版畫《蒲公英》等。其中《蒲公英》中小女孩清純可愛的形象,為大眾所喜愛,以至于成為新中國兒童的一個符號,廣為傳播。中國畫領域,李可染創作的《榕樹水牛》營造了一個自在的兒童世界,喚起人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這一時期,蘇聯的兒童題材美術作品也被介紹到國內,像列舍特尼科夫油畫《又是一個兩分》等,對新中國兒童題材美術創作產生了一定影響。與此同時,對兒童題材美術創作的研究也開始起步,輔翼創作活動,如王伯敏、夏與參編的《古代畫家的兒童畫選集》以及陳鸝編著的《嬰戲圖與貨郎圖》。
改革開放后,思想活躍,文化多元,兒童題材美術創作也呈現出新的藝術表達取向,時代氣息濃郁。如蔡修齊雕塑《礦工的兒子》,生動表現了兒童的調皮與稚氣;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獎作品、王曉明油畫《未來世界》,描繪了一個男孩在畫前憧憬未來;孫家缽雕塑《山里紅》,塑造了一名山村小女孩質樸、勤勞的形象。也有一些作品在思想探尋中,賦予兒童形象以哲學和文學、社會與人生等層面的象征意義,在充滿詩意的畫境中描繪兒童,或者號召人們捐獻希望小學、支持教育事業等,如劉仁杰油畫《夏至》、何多苓油畫《春風已經蘇醒》、艾軒油畫《微風撩動發梢》、馮遠中國畫《我要讀書》等作品。有關兒童題材美術的史論研究也更加系統,如1988年畏冬編著的《中國古代兒童題材繪畫》。
新世紀以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兒童的成長和教育,兒童題材美術從形式、內容、創作理念獲得更廣闊的表達空間,也更加注重時代審美與個性風格。一些女性藝術家,則從女性視角表現兒童生活,閃耀著母性光輝,如閆平油畫《母與子》系列、喻紅油畫《目擊成長》系列等。此外,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希望工程的展開等,也在兒童題材美術創作中有所表現。這一時期,兒童題材美術更加注重社會現實的表達,以及藝術觀念的彰顯。同時,關于兒童題材美術的專著、文章相繼出版、發表。美術工作者以兼收并蓄之勢,將兒童題材美術創作植根于文化、藝術、生活、教育之“土壤”,培育姹紫嫣紅的兒童題材美術。
與傳統“嬰戲圖”等兒童題材繪畫相比,新中國兒童題材美術作品不再只是描繪兒童生活、游戲的場景,而是更多融入畫家情感,抒發創作者情懷,通過對兒童生活的關注和表現,表達對社會生活的關心、對人性的思考以及對時代審美的闡釋。同時,藝術家個人趣味的自主選擇和表現,也反映在兒童題材美術創作中。如,同是表現鄉村兒童,王沂東油畫《沂蒙娃》系列追求唯美。兒童在生活中自然流露出的好奇、童趣等一直為人賞愛,是這一題材表達的永恒主題。作為兒童題材創作的另一翼,民間美術中的兒童題材仍以繼承傳統為主,如天津楊柳青年畫、無錫惠山泥人等,但也有一些借助民間美術樣式大膽創新的作品,如臧恒望、李洪修的年畫《三月三》。可以說,縱覽新中國70年來兒童題材美術創作,呈現出異彩紛呈之面貌。
承國家希望
兒童題材,自古有之。從戰國玉佩中初現兒童形象,到唐宋衍為“嬰戲圖”這一特殊題材,兒童題材早已成為中國畫題材之一脈。作為新的歷史時期的創作成果,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兒童題材美術創作,其特征外顯于美術作品,內隱著時代訴求、民族風貌、文化情境和大眾審美。從創作目的而言,這一題材可概括為“借”兒童創作和“為”兒童創作兩類。
“借”兒童創作的美術作品,即“借”兒童看世界,多借助兒童形象,隱喻、再現、表現各階段美術工作者的所思所感,或社會思想觀念變遷以及新探索,如豐子愷的系列漫畫、馮遠中國畫《鄉童》等。
“為”兒童創作,即帶兒童看世界,作品多以連環畫、動畫等形式存在,作為兒童啟智、啟蒙的美術載體。其中,以國產動畫表現最為突出、民族藝術特色最為鮮明。1958年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誕生,兼具中國民間剪紙和皮影戲的造型風格,不僅為兒童帶來新的視覺體驗,還成為中國美術類影片的一種新類型。1961年上映的《小蝌蚪找媽媽》,取材于齊白石創作的魚蝦等形象,是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從上世紀80年代起,為兒童而創作的動畫片層出不窮,《黑貓警長》(1984年)、《葫蘆娃》(1986年)、《哪吒傳奇》(2003年)等等,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童年記憶。時至今日,動畫片已成為兒童生活的必需品,拓展了兒童題材美術外延的同時,也見證著中國民族動畫事業的發展歷程。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為”兒童創作的美術領域有開拓性進展,但是整體而言還不能充分滿足大眾需求。“為”兒童創作,需要用“高大上”的藝術形式,“蹲下來”的兒童視角,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體現美術與教育的“雙一流”。在此方面,表現突出的有吳尚學、謝麗芳的連環畫《稻田案件》、蕭翱子的繪本《登登在哪里》等。
從具體題材和表現形式審視,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兒童題材美術創作呈現出綜合性與多樣性特征,門類趨于多樣,樣式更加豐富,材料極大拓展,表現手段與時俱進。兒童題材在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年畫等傳統美術品類中有所表現,如王珂中國畫《雪域的陽光》等,在繪本、攝影、動漫、卡通、微視頻等新的藝術品類中更是占據了主要位置,兒童也成了主要的閱讀者和觀賞者,有效幫助兒童形成健全的社會人格。
新時代,黨和國家更加重視美育。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2017年頒布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對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具體要求。通過“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等項目,美術界有力響應國家號召,承擔時代責任。相信在舉國重視美育的大背景下,會有越來越多的美術家傾心于斯,創作出更多為兒童和大人喜聞樂見的美術作品。
此外,當下更多高學歷、具備創作能力的美術教師進入中小學、幼兒園工作,他們日常沉浸在兒童的“生活圈”中,對兒童的生活有更細致的觀察,對兒童的喜怒哀樂有更敏銳和強烈的共情,會形成強烈的創作沖動,創作出貼近兒童生活的美術作品。如雕塑《陽光下的成長》,作者趙樹青就是廣東省東莞市一所鄉村中學的美術教師。
以兒童題材的小視角,窺中國美術創作藝術之變的大氣魄,為闡釋有中國氣度的藝術體系提供了藍本。可以預見,兒童主題的美術創作、教育與研究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內涵和形式也將越來越深厚和豐富。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