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保護法律體系逐步完善 司法保護有效遏制侵權蔓延

4月26日,2018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大會在京召開。受國家版權局委托,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2017年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年度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網絡版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網絡版權產業呈現出勃勃生機: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助推核心版權產業迅猛發展;媒體深度融合進入關鍵階段,優質作品成為內容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共享經濟促進內容產業發展壯大,加速優質內容分發傳播。

版權保護法律體系逐步完善

在立法保護方面,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著作權法實施以來最大規模執法檢查;國務院法制辦征求《著作權法修訂草案送審稿》意見。相關法律、法規、規章頒布,版權法律體系日益完善。

2017年6月實施的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要保護網絡技術知識產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先后出臺《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內容安全、版權方面的主體責任;國家版權局下發《關于開展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和冬殘奧會會徽版權專項保護工作的通知》,對會徽版權明確予以保護。

司法保護有效遏制侵權蔓延

在司法保護方面,司法機關積極探索遏制侵權蔓延的有效措施,網絡版權侵權糾紛判賠力度不斷加大。一是網絡內容產業各領域案件分布變化較大,近半數為網絡文字領域案件。二是通過PC端網站侵權案件數量大幅增長,成為侵權問題最嚴重的領域。三是網絡版權侵權案件的地域分布繼續呈現相對集中的態勢。四是司法審判原告賠償請求支持率較高,網絡版權侵權糾紛判賠力度不斷加大。

一些關注度較高的案件判賠額度突破法定賠償上限,為后繼案件起到積極的示范效應。此外,網絡游戲成為2017年網絡版權刑事司法案件的高發領域。

各大平臺推出原創保護措施

文著協音著協等版權相關機構在作品創作、保護、運用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網絡版權社會保護工作進一步深化。

在作品保護方面,文著協、音著協訴知名網站案件引起社會極大反響;技術手段廣泛應用于自媒體平臺的侵權檢測和判定中,各大平臺相繼推出主動原創保護措施;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多家企業和作家代表倡導反對抄襲模仿、自發抵制侵權盜版。

在版權交易與合作方面,版權合作共贏模式步伐加快;區塊鏈技術也開始應用于原創內容交易平臺。在版權資產運用方面,正在研究成立的北京版權銀行探索通過版權質押等方式發放貸款,創新文化信貸模式。

2554個侵權盜版網站被關閉

在行政保護方面,國家版權局突出工作重點,創新工作方法,網絡版權執法監管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持續擴大。

一是保護更加嚴格,案件查辦力度加大。“劍網2017”專項行動共檢查網站6.3萬個,關閉侵權盜版網站2554個,刪除侵權盜版鏈接71萬條,收繳侵權盜版制品276萬件,立案調查網絡侵權盜版案件543件,會同公安部門查辦刑事案件57件、涉案金額1.07億元。查辦大案要案的數量和處罰力度空前,重點監管和專項整治領域由點及面,逐步深入。

二是創新監管模式,制度與技術手段并重。及時解決新技術條件下出現的新的版權問題,2017年對新興技術領域如VR、微信公眾號、聚合盜鏈等形式非法提供作品的行為給予及時關注和有效治理;約談主要網絡音樂服務商,要求對網絡音樂作品全面授權,引導建立良好的網絡音樂版權授權和運營模式。

三是強化版權執法協作,推進社會共治。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兩法銜接”進一步完善,國家版權局與公安部、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聯合督辦多起重大侵權盜版案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通過約談、限期整改等方式推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形成政府監管、企業自管、行業自律與公眾監督相結合的網絡版權保護新格局。

關鍵詞: 版權保護 司法 體系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