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介紹浙江法院深入推進破產審判情況

昨天,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浙江法院深入推進破產審判情況,并發布2017年浙江法院破產審判工作報告及十大破產典型案例。

浙江全省法院持續著力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破產審判工作,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升級,堅決打破拖累浙江經濟發展的“壇壇罐罐”。2017年全省立案受理破產案件1626件,審結722件,數量均居全國首位。共處置金融債權432億余元,通過破產審判化解銀行不良資產近三成;處置房屋447萬平方米,釋放土地資源9997畝,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安置職工13497人,在破產程序中通過加強法院與政府的聯動等舉措妥善處理再就業等社會問題。

據介紹,2017年,浙江高院推動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僵尸企業”處置的若干意見》,就“僵尸企業”處置和破產審判中落實和完善稅收、金融、土地管理和財政等政策問題提出更具體的要求。

為提升破產審判專業化水平,浙江法院推動設立破產審判專門機構。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18家法院設立專門的破產審判庭。一直以來,財產處置難導致破產程序耗時長。為此,浙江高院依托互聯網優勢,2017年推動設立全國首個破產財產網絡司法拍賣專門接口,全省全年網絡司法拍賣成交金額為918.16億元,破產資產拍賣成交金額為164.63億元,占網絡司法拍賣總額的17.93%。此項工作開展前一年,破產資產成交金額僅19.31億元,占2.5%。

破產程序也是化解執行難問題的重要途徑。2017年,全省法院執行移送破產審查案件1640件,審查后正式立案受理案件1223件,比2016年上升213.6%,執行移送破產審查受理案件數占全部破產案件的75%。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