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修地鐵派潛水員 下潛48次打通隧道"腸梗阻"

地鐵隧道掘進還用得上潛水員?13日上午,記者在武漢地鐵7號線實地探訪時發現,該線江南段隧道建設中多次派出潛水員,他們頂著高氣壓下潛進入盾構機倉內解決“腸梗阻”難題,為今年7號線開通打下堅實基礎。

13日上午,記者來到7號線湖北大學站,該站是全線首個完成主體和附屬結構施工的車站,總長達359.6米的車站目前已全部裝修完畢,該站兩側共四條隧道分別連接徐家棚站和新河街站。武漢地鐵集團一級項目經理李結元說,這四條隧道在建設時放棄了常規的土壓平衡盾構法,而采取了一般在穿江越海時才使用的泥水平衡盾構法。

“我們為此開了三次專家論證會才確定這一方案。這是因為隧道埋深達到了34米,有十二三層樓高,由于地處長江一級階地,地下又是含水量很大的粉細砂層,地質情況非常復雜。而且地鐵隧道還要下穿已建成的長江隧道,建設難度非常大。用泥水平衡盾構法安全系數高,地面沉降也可以較好控制。但是,一旦地下遇到阻擋物,就得依靠潛水員進倉排除了。”李結元說。

果不其然,在后續的盾構施工中就碰到了這一問題。施工方中鐵隧道股份有限公司7號線十標段項目經理葉忠回憶說,盾構機在掘進過程中碰到了強度極高的地下廢棄管樁,盾構機刀盤切下來的混凝土塊堵塞住了泥漿管路吸口,施工一時間陷入停滯。

“解決辦法就是讓潛水員帶壓進倉,把混凝土塊清干凈。”葉忠說,潛水員進倉后要承受3個大氣壓的壓力,相當于人處在水下30米處感受到的水壓,普通人進入其中會出現頭疼、流鼻血等癥狀。在這種情況下,被業內人士稱為“水貓子”的潛水員們不僅需要過硬的身體素質,還要潛入水中搬出混凝土塊,對體力和技術要求非常高。

武漢地鐵集團一級項目經理李結元告訴記者,這些潛水員都在專業機構進行了專業訓練,工作效率非常高。經過事后統計,徐家棚站至湖北大學站左右線隧道累計進倉達48次排除“腸梗阻”和更換盾構機刀具,次次進倉均平安無事,確保隧道按時貫通。

鏈接

關鍵詞: 腸梗阻 潛水員 武漢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