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我們總能聽到身邊人熱情地說:“趁熱吃!”殊不知這樣的小細節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健康隱患。
俗話說,病從口入,食道癌就是一種與飲食息息相關的腫瘤。我國是食道癌高發國,每年約有25萬新診斷出的病例,發病率世界排名第一。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食管癌,而我國約占其中的一半,即15萬人。
除與遺傳基因有關以外,臨床研究顯示,在食管癌患者中,平時喜好熱食熱飲者占90%以上。
權威專家揭秘5種“病從口入”的錯誤吃法。從這頓飯開始改掉這些飲食習慣吧!
5種吃法吃出食道癌
1、趁熱吃喝
中國人講究食物要趁熱吃,尤其福建和廣東潮汕等地居民愛喝功夫茶、吃生滾粥。
食道黏膜正常耐受溫度在40℃~50℃,超過這一范圍就容易發生損傷,造成破損、潰爛等機械損傷。
雖然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復功能,損傷后會自行恢復,但長期反復刺激會導致黏膜慢性損傷,可能誘發癌變。
2、吃飯太快
吃太快會使食物不能進行充分咀嚼,顆粒粗糙的飯菜容易損傷食管黏膜上皮,引發急性炎癥。久而久之,急性炎癥很可能形成慢性炎癥,增加食道癌風險。
3、無辣不歡
盡管沒有確切證據表明,吃辣椒會誘發食道癌,但仍有研究表明,過量吃辣椒與癌癥風險增加相關。
印度研究發現,辣椒粉讓食道癌患病風險增加1~2倍。過于辛辣的食物容易損傷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細胞變性,造成黏膜炎癥,影響細胞核酸代謝,增加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可能促使食管發生癌變。
愛吃辣椒的川北也是我國食道癌高發地區之一。
4、喜食腌制、熏制、燒烤食品
腌制會使食品中的亞硝酸鹽明顯增高,尤其是加鹽量少或氣溫高于20℃時,會使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亞硝酸鹽含量越高,致癌性越大。
食道癌的高發地區如粵東、閩南居民就很愛吃醬菜、魚蝦醬等腌制食物。此外,燒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等也含有很多亞硝酸鹽。
5、過度飲酒
研究顯示,酒精中雖然沒有致癌物質,但會刺激食管黏膜,使其產生損害,特別是60度以上的高濃度白酒,對食管黏膜的傷害更明顯。
國外研究顯示,食管癌患者中約60%都是嗜酒者,瑞典德隆大學研究發現,45歲以上的男性如果少飲酒甚至不飲酒,食管癌的患病風險會下降五成。
預防食道癌,從管住嘴開始
預防食道癌,主要得管住嘴:
首先,吃新鮮的食物,盡量遠離腌制、熏制和燒烤食品,少吃太辣的食物。麻辣燙、火鍋、燒烤等往往又燙又辣,不建議常吃。
其次,少食用太熱的食物和飲料,湯、茶不妨等涼一些再喝。
再次,吃飯細嚼慢咽,以20~30分鐘為宜。
最后,不要存放過多食物,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
適當多吃一些食物,有助預防食道癌:
比如,與全谷物吃得少的人相比,攝入全谷物多的人患食道癌的風險大約低45%。
西蘭花、卷心菜和蘿卜等蔬菜中含有一些有益物質,能降低食道癌等多種癌癥的發生風險。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綠葉菜的攝入量增加,會使包括食道癌在內的多種癌癥風險下降。
食道癌的5個早期癥狀
早期食道癌90%術后效果好,建議有上述不良飲食習慣者和有食道癌家族史者留意下面幾個信號:
哽噎感,吃第一口食物時常感到被噎住,可自行消失,一段時間后再次出現,因此易被誤認為是咽炎。這是食道癌初期癥狀中最多見的一種。
咽喉部有異物感,吞咽不適或食管內異物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胸部不適,如胸骨后脹悶或輕微疼痛,間歇性或在勞累后及快速進食時加重。
下段食道癌可引起的打嗝、消化不良等胃病癥狀。
進食后食物停滯感,明明吞下了卻總覺得沒有吞下去。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
- 抓整改 提標準 縣住建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2022-01-15
- 破防了!這家山東科技企業的暖心行動2022-01-15
- 臨潼區:多措并舉助力農業復工復產2022-01-15
- “這個嘉賓思路厲害”,市消保委委員張兆安做客《海波熱線》特別節目2022-01-15
- 福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王錫章帶隊到莆田市公安局考察調研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5
- 合肥這家知名書店,新年再出發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