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PM2.5月均濃度為近五年來歷史同期最低

今年10月份,北京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月均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1%,月均濃度為近五年來歷史同期最低。

北京市環保局11月22日通報,截至10月底,全市PM2.5累計濃度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較2013年同期下降34.8%。

各區PM2.5月均濃度在50-64微克/立方米之間,同比均呈下降趨勢,降幅在16.4%-42%之間。濃度較低的區為延慶、昌平和大興區,均為50微克/立方米左右;濃度相對較高的區為通州區、西城區和平谷區,分別為64、61和61微克/立方米。

未來空氣質量形勢如何?市環保局表示,進入冬季之后,氣象條件呈現逆溫天氣增加、平均混合層高度降低等特征,不利氣象條件將短期內使得環境容量減小,總體污染物排放量大,疊加不利氣象條件,是造成空氣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全市將繼續嚴格落實各項措施,堅決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為全面打贏“藍天保衛戰”奠定基礎。

■ 相關新聞

“2+26”城市整治6.2萬家涉氣“散亂污”企業

環保部通報,截至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排查出的6.2萬余家涉氣“散亂污”企業及集群,已全部進行分類處置。

環保部21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散亂污”企業整治暨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階段總結現場會,環保部部長李干杰介紹了這一情況。

一年來,“2+26”城市完成電代煤、氣代煤300多萬戶,替代散煤1000多萬噸。淘汰燃煤小鍋爐4.4萬臺,淘汰小煤爐等散煤燃燒設施10萬多個。天津港、黃驊港等港口已停止接收集疏港汽運煤炭。

同時,這些城市實施重點行業錯峰生產。對鋼鐵、建材等大氣污染重點行業企業實施科學生產調控,11月15日起全面錯峰生產。制定“一廠一策”錯峰運輸方案,優先選擇排放控制較好的車輛承擔大宗物料運輸任務。

李干杰表示,“2+26”城市1月至2月PM2.5平均濃度同比上升23.5%的不利局面已得到全面扭轉,3月至11月15日同比下降9.8%;北京市PM2.5濃度連續7個月低于60微克/立方米,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他說,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歲末年初的氣象條件總體不利,一些城市PM2.5濃度不降反升,實現“大氣十條”要求的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目標的壓力仍然較大。

為全力打贏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他提出這些城市還需不折不扣完成攻堅行動工作任務,守住“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階段性成果,并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完善排污許可、考核問責等制度,嚴格環境準入和審批,避免污染轉移。同時,落實量化問責,切實傳導壓力,落實地方大氣污染治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關鍵詞: 濃度 年來 歷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