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業逐漸形成現代化治理

記者今日從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獲悉,協會會長洪磊在11月4日參加并購基金年會時提出,基金要回歸金融本源,恪守基金本質。經過不斷努力,基金的現代化行業治理逐漸落地生根。

據介紹,截至8月底,基金業協會共對17人采取自律處分,1140人被取消從業資格考試成績并禁考1年至3年,對43家機構采取暫停備案、撤銷管理人登記或責令注銷登記、取消會員資格等自律處分措施,公示失聯私募機構298家,公示異常私募機構2884家次。響應投資者投訴3132件,通過行業調解、促成和解事項97件,為投資者挽回經濟損失4.5億元。

洪磊指出,面向大眾的金融產品共三類:儲蓄與信貸產品;投資管理產品;保險產品。三類金融產品本質不同,功能各異,理應各司其職、不可偏廢。但現實是,金融產品屬性不明、風險不清,以至出現大量信貸業務與投資業務混同、違背委托人根本利益的現象,“剛性兌付”“資金池”“明股實債”“明基實貸”等違背資管本質的產品大量存在,大量形似而神非的產品無法得到準確界定,也無法適用恰當的監管標準,給監管套利留下巨大空間,也讓金融風險無法得到充分披露和有效監管,這成為當前最主要的金融風險之一。

據此,他提出要回歸本源,基金的本質是受托理財,必須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做到“組合投資”“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和“收益共享、風險自擔”。首先基金是集合他人資產而非自有資金,并基于投資人的充分信任而擁有完整的資產處置權,投資人的利益高于管理人的利益、管理人恪盡謹慎勤勉是信托責任的集中體現。信托責任對管理人提出的要求要遠高于合同關系的要求,信任持續的基礎是管理人能夠忠實于投資人的利益,專業、盡責地對待受托資產。

其次,基金必須堅持組合投資。組合投資是基金分散風險、管理風險的基本手段,也是管理人履行謹慎義務的核心準則,組合投資無法規避整個市場的系統性波動風險,但可以有效規避單一資產的非系統性風險。

第三,基金必須堅持“買者自負、風險自擔”。基金的專業性體現為對不同風險的標的資產構造投資組合,并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擔能力相匹配,投資端和融資端足夠分散同時又足夠專業,才能最大程度上實現投資和融資的匹配,達到一對一交易無法達到的社會融資成本與投資效率的均衡。

下一步,協會將做好自律服務,將行業自律的重點從入口端轉向行為端,信用管理與信用服務的價值將更加突出。通過信用積累、信用公示、誠信激勵與失信懲戒,行業機構將真正擁有社會公信力的信用記錄和信用等級,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將通過商業主體信用的市場化博弈與約束得以彰顯。

關鍵詞: 基金 行業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