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飄揚“小黃車”

共享單車集成應用了物聯網、位置服務、移動支付等多個領域的先進技術,改變了傳統自行車產業生產銷售模式和社會大眾的生活出行方式。這是以新技術改造舊動能、培育新動能的生動見證。

“黨建已成為一股強勁力量,推動著ofo小黃車不斷向前發展。在公司,‘互聯網+’與黨建工作深度融合,黨員成為骨干力量,帶領團隊為群眾創造更有效率的城市交通、倡導節能減排,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貢獻力量。”ofo小黃車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戴威說。

在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ofo小黃車,黨員是充滿正能量的紅色力量,正成為引領公司發展的主力軍。目前,ofo小黃車共有黨員255人,且人數每年都在增長,他們中絕大多數都是公司骨干。

探索非公黨建模式

自2015年6月啟動以來,ofo小黃車已在全球聯接了超過1000萬輛共享單車,日訂單超2500萬輛,為全球16個國家超180座城市的2億用戶,提供了超40億次高效便捷、綠色低碳的出行服務,共計減少碳排放超216萬噸,相當于為社會節約了61515萬升汽油、減少了103.5萬噸PM2.5排放。

“ofo小黃車進入城市不到兩年時間,就發展成為汽車、公交、地鐵之外的第四種重要交通工具,助力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和健康城市建設。”戴威說。

7月1日,東峽大通(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ofo小黃車所屬公司)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公司第一次黨員大會,正式成立公司黨委。會上,戴威當選為公司黨委書記,ofo聯合創始人楊品杰、薛鼎當選為黨委副書記。

ofo小黃車的5名創始人在北京大學讀書期間就已入黨,在公司創業之初就成立了黨支部。成立黨委以前,公司黨建工作通過黨支部組織開展。隨著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公司黨組織也在不斷成長。

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主任張志宏認為,共享單車集成應用了物聯網、位置服務、移動支付等多個領域的先進技術,改變了傳統自行車產業生產銷售模式和社會大眾的生活出行方式。這是以新技術改造舊動能、培育新動能的生動見證。

以ofo小黃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平臺經濟代表了未來新經濟的發展方向。ofo小黃車黨委的成立,把共享經濟、平臺經濟和黨的建設結合起來,能夠增強黨組織在青年創業群體中的凝聚力。

“黨建+”助力企業發展

ofo小黃車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團隊,絕大多數員工都屬于青年群體。戴威表示,ofo小黃車在創新創業中所取得的成就,建立在黨和國家積極推動互聯網“雙創”政策引導和鼓勵扶持的基礎上。ofo小黃車正處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通過加強企業黨建,可以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

豐富多樣的黨日活動,成為激發這個年輕團隊活力的重要方式。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館中,一群穿著ofo標識服裝的年輕人格外引人注目。這是ofo小黃車在開展黨日活動,員工們期望從參觀中汲取力量,讓黨員群體時刻保持先進性、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看到中國共產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領導中國人民沖破重重難關的歷程,有種莫名的激動。我們相信,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公司也可以在共享出行領域攻堅克難,從學校走向城市,從國內走向全球,實現‘讓世界沒有陌生角落’的夢想。”年輕的黨員心潮澎湃。

黨員成為創新領頭人

有了“黨建+”這個法寶,公司團隊在探討業務與規劃時,不僅要注重創新,還要注重責任意識。在推進扶貧工作和回饋社會方面,ofo小黃車要求團隊要想別人未想的,做別人未做的,還要堅持別人堅持不了的。

在“黨建+”的引領和指導下,ofo小黃車解決問題的視角更接地氣。他們不僅要解決市民的短途出行難題,還要從共享單車行業的角度積極助力推進扶貧工作。去年9月以來,ofo小黃車創造了大量的線下運維工作崗位,在調度、維護、巡查等崗位廣泛吸收貧困人口就業,支持扶貧工作。僅在西北地區,ofo小黃車就吸納了上百名低保戶、退伍軍人和無業人員等再就業,使他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ofo小黃車的廣大黨員帶頭創新,帶頭學習提高,幫助運維人員掌握利用高科技運營維護的技巧,創新性地對城市車輛進行網格化管理。

此外,公司還持續不斷選派優秀員工前往青海省大通縣開展支教活動,將ofo小黃車創始人在那里發起的“西部愿望”教育扶貧計劃接力下去。

10月12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聯合ofo小黃車共同發布《ofo小黃車減排量核算研究成果報告》,準確定量分析了ofo小黃車項目減排量,引領和推動節能減排事業在中國更好發展。報告指出,北京市每10萬輛ofo小黃車,1年可節約汽油3400噸,減少碳排放近萬噸。

關鍵詞: 小黃 黨旗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