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大喇叭煥發生機

“傳播警方聲音,服務彝鄉群眾;真誠溝通交流,我們在您身邊?,F在是峨山警方治安廣播時間。”從今年8月9日開始,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各個鄉鎮政府所在地的群眾每天都能聽到這段從派出所上空傳來的聲音。

峨山縣副縣長、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馬東坤近日告訴記者,這是峨山縣公安局根據農村治安狀況實際,在各個鄉鎮和街道創辦的治安廣播站,廣播站每天7點30分、12點、18點分3個時段向群眾播報治安信息、傳播平安聲音。

傳統大喇叭煥發生機

峨山是我國第一個彝族自治縣,彝族人口占全縣人口的56.62%。這里民風淳樸,生活環境安逸,社會治安良好,2016年度云南省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中,峨山縣排名玉溪市第一、全省第三。

一直以來,峨山縣公安局每年都要組織開展治安、禁毒、消防、交通、反恐等各種大大小小的公安宣傳活動百余次。但是在交通不便、語言不通的農村開展治安宣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往擺攤設點、張貼發放宣傳單的傳統模式,方式單一,范圍有限,而網絡、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的使用更是受限,如何做好對山區群眾政策法規、治安、交通、消防安全知識等的宣傳給峨山公安提出了新挑戰。”馬東坤說。

面對困難,峨山縣公安局大膽創新,重新拾起上世紀人們普遍熟悉的“廣播站”這一傳統宣傳方式,充分利用廣播方便快捷、覆蓋面廣、農村群眾易于接受的優勢,向群眾傳遞警方聲音,宣傳治安防范知識,將更多惠民利民政策第一時間傳遞給群眾,讓傳統大喇叭播出農村平安“新花樣”。

為提高治安廣播站服務效能,讓群眾真正信得過、樂意聽,峨山縣公安局制定了治安廣播站運行機制,對播出內容、時間、語言、管理等都作了明確要求。專門邀請峨山縣廣播電視臺播音員對廣播站民警和輔警進行專業培訓和指導,并將治安廣播站工作納入派出所業務工作考核范圍,明確所長為廣播站第一責任人,每天播報內容必須經所長審核通過。

此外,縣公安局組成考核小組,通過暗訪實地聽廣播、走訪轄區群眾、查看廣播錄音的方式,對治安廣播站工作進行細致監督。

接地氣讓農民聽得懂

“治安廣播站關鍵要在如何服務群眾上下功夫,一定要接地氣,讓農民聽得懂,這樣才會有人聽。”馬東坤說,為解決“聽得懂”問題,負責播音的民警除了用普通話播報,還必須使用當地彝語、哈尼語等少數民族語言進行播報,讓少數民族群眾能夠聽懂、參與互動。使用雙語播報的內容涉及安全防范知識、警情通報預警、戶籍業務辦理、便民利民措施、違法犯罪案例以及群眾求助、失物招領信息及政府其他部門惠及民生的政策宣傳等。

方家斌是峨山縣公安局大龍派出所一名彝族民警,“彝語播音”是他的特長,早上9點,他準時打開廣播,用彝語說:“鄉親們,最近到我們鄉收菌子的人越來越多了,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怎樣識別假人民幣。”廣播的過程中,方家斌還用發生在群眾身邊的案例,向村民講述如何識別假幣、使用假幣人員慣用的方式,并提醒群眾要提高警惕,商販之間相互提醒,發現使用假幣者或收到假幣要及時報警。

在節假日等特殊時段,治安廣播站還會挑選群眾喜愛的紅色歌曲、民族音樂等內容供群眾收聽、欣賞,通過多形式、多內容、多時段的播出,在宣傳治安防范工作的同時,也豐富了少數民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現場直播增服務效能

峨山縣內各鄉鎮群眾趕集的方式較為傳統和集中,每逢趕集日,各個鄉鎮人潮涌動、車來車往。此外,峨山縣物產豐富,趕集日到各鄉鎮收購土特產的商販和前來旅游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

針對此情況,峨山縣公安局將所有治安廣播站與派出所視頻監控室建設在一起,把治安廣播站與視頻監控系統有機結合起來運用,讓喇叭產生“渦輪增壓效應”,拓寬實際作用,第一時間把看到的及時“講出去”,第一時間對堵塞的交通進行語音疏導,第一時間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制止,第一時間調解治安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回應群眾求救和報警。

治安廣播站這一農村“大喇叭”在服務群眾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趕集群眾挎包遺失在農貿市場,“大喇叭”給找回來了;街上孩子走丟了,通過“大喇叭”找到了父母;村里小伙的摩托車被盜,還沒有報警就聽到了“大喇叭”的認領通知……

此外,通過“大喇叭”的日常宣傳和震懾,街上各種坑蒙拐騙行為少了、假冒偽劣商品少了、交通擁堵少了、打架斗毆少了,市場秩序越來越好,這些真真切切服務群眾的小事和實實在在的效果,讓“大喇叭”深得群眾信任和喜愛,農民朋友們口耳相傳,“大喇叭”的聽眾和粉絲越來越多。

群眾愛聽要播得更好

富良棚鄉是峨山彝族人口最多的鄉鎮,大部分群眾法律觀念及安全防范意識較弱。民警在日常治安防范宣傳工作中發現,群眾相較于“看”,更樂于“聽”。治安廣播站這一“土”辦法,扎扎實實對了彝鄉群眾的胃口。

“有些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看宣傳單都困難,對手機、電腦更是鮮有接觸,卻很喜歡聽別人講故事。農忙時候,群眾都在田間地頭,想當面說個事太難?,F在通過治安廣播站的‘大喇叭’,群眾干著活,也能聽到派出所宣傳的東西,而且大家對‘大喇叭’里講的事越來越感興趣。”談起派出所的“大喇叭”,塔甸派出所民警陳元興奮地說。

“群眾愛聽,我們就要播得更好。我們就是想用最直觀、最快速的方式讓群眾樂于接受宣傳內容。”峨山縣公安局富良棚派出所所長王勇說。

據統計,自治安廣播站開播以來,10個治安廣播點共播報各類宣傳提示信息1100余條,發布治安警情、預警信息356條,講解法律法規、農村典型案例150余次,同視頻監控聯合使用疏導交通161起,及時制止各類矛盾糾紛36起。今年第三季度,開播“大喇叭”的鄉鎮可防性案件發案數由去年的45起下降為23起,其中盜竊摩托車案件由去年的15起下降為3起,詐騙案件由去年的12件下降為3件。

關鍵詞: 生機 喇叭 傳統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