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在青島舉行

  黃島論壇“一帶一路”民間工藝美術精品展上,江蘇蘇州民間手工藝人吳連男(左)正在與觀眾交流。
  王培珂攝

  
2017年9月7日至8日,以“東亞聯通、絲路共贏”為主題的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在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

一帶一路為東亞合作提供新機遇

今年論壇的國際合作空間進一步拓展,在東盟與中日韓(10+3)的基礎上,參會范圍擴大到歐洲、美洲、大洋洲等38個國家和地區,比去年增加11個國家。其間共有國內外10位院士、62位專家學者、30位知名企業高管發表了100多個主題演講并進行了對話交流,傳播了諸多新穎的觀點和思想,促進了各國在海洋、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溝通交流。

復旦大學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葛劍雄在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通過“一帶一路”推動經濟全球化,東亞各國就能夠以海洋為載體,結成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印尼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安瓦爾·納蘇蒂安在本屆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能夠使傳統的絲綢之路煥發新生機。同時,中國在國際貿易當中的參與份額越來越多,在國際格局中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屆論壇上發布了《東亞海洋合作研究報告(2017)》。報告指出,2016年,東亞地區經濟增幅居全球前列;中國、東盟經濟增長率分別達6.7%、4.9%,為本地區開展海洋合作提供了良好環境。

中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被越來越多國家接受和認同。東盟國家紛紛將本國發展戰略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對接。

推動東亞邁向鉆石十年

參與本屆論壇的專家普遍認為,東亞海洋合作經歷了“黃金十年”,為了進一步強化東亞海洋合作意識、拓展合作領域,理順合作機制、提高合作效率,推動中國與東亞國家的合作邁向“鉆石十年”,應樹立一種理念、打造一個網絡、用好一個抓手、實現一個目標。

樹立一種理念,即東亞海洋命運共同體。東亞各國應構建有東亞特色的海洋發展觀、安全觀和治理觀,打造地區海洋命運共同體。即互利共贏的海洋經濟關系、和諧共生的海洋生態關系、包容互鑒的海洋文化關系。

打造一個網絡,即藍色伙伴關系網絡。以青島西海岸新區作為促進東亞海洋經濟合作的重要支點之一,共同致力于在東盟與中日韓間,推動建立積極務實的藍色伙伴關系,增強政策溝通協調,共推藍色發展戰略對接,共建藍色經濟合作機制,共設藍色經濟標準,共用藍色經濟通道。

用好一個抓手,即“一帶一路”建設。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五通”目標,強化區域海洋合作。以戰略對接和項目推進為依托,共建“一帶一路”在東亞區域的海洋經濟和國際合作新型平臺。

實現一個目標,即服務、安全、智慧、可持續的目標。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加強海洋公共服務合作;深化海上執法人員交流與執法合作;創建國際海洋科技合作園,打造海洋大數據系統,推廣“智慧海洋”建設;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現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

打造東亞海洋合作平臺

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孟凡利在本屆論壇開幕式上說,青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已與東盟國家及日韓的3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15個城市結為友好合作關系城市,年國際貿易總額突破1000億美元,年利用外資額超過70億美元。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為推進中國與東盟、日韓深度合作搭建了橋梁。

突出國際化、海洋文化、經貿交流、本地特色,本屆論壇包含對話交流、項目合作、商品展示、人文交流等形式,以“一主、兩展、五會”為框架,舉辦了主論壇、東亞文化藝術展、東亞商品展、東亞工商領袖峰會、東亞港口聯盟大會、青島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創新與合作國際會議、東亞海洋文化教育合作論壇及東亞海洋高峰論壇8個板塊活動,涵蓋了海洋產業、商貿、科技、文化藝術、人才教育合作等5個領域。

目前,東亞商品展的國際館、中國館、山東·青島館、絲路瑯琊4個展館和海岸展演區共吸引7萬余名市民進館參觀購物,現場交易額達到1.6億元,新區跨國采購洽談會合同意向成交額近4.2億元。

黃島區副區長隋斌表示,今年的黃島論壇實現了預期目標,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黃島論壇已經成為青島市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載體,對推動青島市與東亞地區在工商、港口、船舶海工及海洋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 東亞 絲路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