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法律服務實現在百姓掌心

“之前聽人說辦個公證肯定得跑幾趟,我去辦公證前,在手機上和公證員溝通好了,一趟就全辦好了。”談起前不久,自己和未婚妻辦理婚前財產約定協議公證的事,家住河北省石家莊市的李彤一個勁兒地夸“冀法通”APP好,“這真是個神奇的APP!”

李彤所說的“冀法通”是河北省司法廳主辦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用戶只要下載這個APP,就能向資深律師免費咨詢法律問題;查找身邊的司法所、律師事務所和公證處;計算車貸般計算出訴訟和法律服務的費用……

“‘冀法通’集司法行政機關、法律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于一體,在河北省法律服務需求者與全省法律服務提供者之間,構建起一個互聯網法律服務平臺。”河北省司法廳副廳長梁洪杰近日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河北司法行政系統以“互聯網+”為理念,以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云計算等新技術應用為基礎,打造了全新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

創新:律師在線“搶單”

云上律師、我要找律師、我要辦公證、司法鑒定、法律援助……打開“冀法通”APP,各個功能板塊排列在主頁面,構圖簡潔清晰,極具設計感。

“云上律師”是“冀法通”最顯著的功能。“我們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借鑒‘滴滴打車’模式,首創了咨詢訂單搶答模式。”梁洪杰向記者介紹,用戶有需要咨詢的法律問題,可以通過手機APP發布律師咨詢訂單,近500名在線律師將以“搶單”的方式,在后臺及時為用戶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如果30秒內沒有律師搶單,用戶的需求則會自動推送到12348法律咨詢熱線電話,由值班律師解答。

“如果將‘云上律師’比喻為‘快車’,‘律師顧問’就是‘專車’。”梁洪杰表示,在“我要找律師”板塊中,專門設置了聘請律師顧問的功能,用戶根據“區域”“名稱”等條件篩選律師事務所,同意平臺顧問條款后便可以向律所發出申請,對方同意后,隨機建立在線顧問關系,用戶只要有法律問題都可以向律師顧問提出。

“冀法通”還在全國率先提出“公證顧問”概念。用戶篩選出相應公證處后,在同意平臺的顧問協議后,便可以發出公證顧問申請,對方同意后,兩者便建立了在線公證顧問關系,用戶可以就公證相關問題提出咨詢,公證員進行在線解答。

梁洪杰介紹說,與傳統的12348熱線電話只能語音交流相比,用戶在“冀法通”上與律師和公證員交流可以采用文字、語音、視頻等多種方式,還能互相傳輸文件,雙方交流的內容得以擴展,并且不受時間、次數的限制,用戶還可以對律師、公證員進行星級評價。“咨詢前的選擇就像叫網約車一樣簡單,開始交流后如同微信聊天一樣方便。”梁洪杰說。

據介紹,與其他法律服務類APP相比,“冀法通”不僅涵蓋了河北省市縣鄉四級司法行政系統,融合了律師、公證、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等全部司法行政業務,統一了電腦端、手機端平臺。更值得一提的是,用戶在“冀法通”向“云上律師”、律師顧問、公證顧問咨詢法律問題完全免費,只有用戶進入到實際委托或公證業務階段,律師事務所和公證處才會依法依規收取相應費用。

便民:確保“只跑一次”

晉州市民位某的父親近日因病去世,可一家人的糧食補助都在父親的銀行卡上,支取不出來。不知怎么是好的位某跑了好幾趟銀行也沒搞清楚,在銀行附近,他看到了“冀法通”的宣傳。

下載了APP后,位某與晉州市公證處建立了公證顧問關系,公證顧問告知她需要辦理公證手續和所需的材料。兩天后,位某備齊了手續來到公證處,

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公證處優先為她辦理,因為數額較小,公證處還為她減免了公證費。“能夠順利辦理了公證、取了款,‘冀法通’這個APP還真是省時省力。”位某說。

“以前有人來辦公證,需要先到公證處進行咨詢,然后帶齊資料再來進行資料鑒定,如果資料不正確、不齊全,還得再多跑幾趟,最后再過來領取公證結果,一個公證辦下來最少也要跑三趟公證處。”“冀法通”一名在線注冊的公證員劉偉告訴記者,用戶通過“冀法通”向公證顧問求證材料是否齊全,在網上進行預約,大大減少了跑腿的次數,確保辦公證“只跑一次”。甚至涉外公證等簡單公證項目,可以直接進行網上辦理,公證處辦好公證后郵寄給用戶。

今年7月,家住石家莊市鹿泉區小宋樓村的陳某被拖欠了工資,通過“冀法通”聯系到河北融保律師事務所,律師指導她到勞動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陳某說,她此前從沒碰到過法律事務,如果沒有“冀法通”,她只能上網或者在大街上“盲找”。

目前,河北省所有的注冊律師事務所和律師,以及其他全部的合法注冊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信息,都能在“冀法通”查詢到,群眾找律師、辦公證不會再受騙。目前,“冀法通”在線注冊律師、公證員、調解員等法律服務人員達16萬人。

“‘云上律師’的搶單等待時間以前設定為兩分鐘,但是不少用戶反映時間太長了,經過調研,我們將等待時間改為了現在的30秒。”河北省司法廳法宣處副處長郭佳直言,讓法律服務更便利地實現在百姓掌心,這是“冀法通”要達成的目標。

轉變:重視“用戶體驗”

“‘冀法通’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梁洪杰告訴記者,“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是司法行政機關在信息時代提升公共法律服務的不二法門,正因如此,河北省司法廳在2015年開始了“冀法通”項目研發,并于2016年9月開始在石家莊市試運行。

重視“用戶體驗”是互聯網時代的“王道”,“冀法通”也不例外。在“冀法通”研發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僅走訪了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律師事務所、公證處等法律服務提供部門,更走到百姓身邊進行了大量調研,積極聽取老百姓的意見,僅僅組織群眾代表參與的座談會就不下百次。“我們要做的是老百姓真正能用到實處的‘互聯網+’產品。”郭佳說。

“推廣運用‘冀法通’的過程,也是司法行政機關轉變工作觀念的過程。”說起“互聯網+”思維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深化,石家莊市司法局副局長張仲感觸頗深。他認為,“冀法通”實現了司法行政業務由面對面到在線服務、由群眾自己找到主動提供、由人工服務到智能解答、由自己查找到自動導航的改變,更實現了法律服務線上和線下的融合統一。

“‘冀法通’一方面為百姓提供了選擇律師、解決法律問題的平臺,另一方面也是為律師提供法律知識和案源的平臺,用戶做出的星級評價也在不斷督促律師和律所提高工作技能和效率。”河北冀華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軍立說。

在石家莊市試運行以來,“冀法通”注冊總人數5.6萬余人,咨詢總量21.8萬余件,聘請法律顧問8360人次,聘請公證顧問2314人次;通過選拔成為“云上律師”的各律所資深律師,從最初的200人擴展到現在的近500人。推行“冀法通”也被石家莊市政府確定為2017年“利民惠民十件實事”之一。

河北省司法廳計劃在全省分三批逐步推行“冀法通”,目前石家莊市作為第一批試點正式運行,全省數據已錄入完畢,其他12個地市即將分批進入試用階段。

“‘冀法通’讓公共法律服務真正進入百姓生活,正在使越來越多的用戶獲得便捷的法律服務。”梁洪杰說。(記者馬競 周宵鵬)

關鍵詞: 法律服務 掌心 百姓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