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離婚抵10年收入”,是很LOW的階層逆襲

  “假離婚”是一種短線的算法,而不忘初心、永懷夢想、珍惜家庭、不忘神圣,則是更加復雜和長遠的算法。

  日前《經濟參考報》報道,在很多實行住宅、汽車限購的地區,由于婚姻關系和戶籍與獲取購房資格、購車上牌等關聯,婚姻成為某些人突破政策限制、獲取灰色收益的籌碼,有中介更通過算經濟賬得出結論——“辦個假離婚相當于增加10年收入”。

  報道以2016年10月之前的政策證明“假離婚”的變現估值為“十年收入”未免偏頗。但無法諱認的是,在很多地方,“假離婚”能讓很多人占到不小的便宜,實現資產曲線增值,卻是事實。有專家說,反復離結的“拉鏈式”婚姻,看似挺劃算的“資本”運作,卻嚴重損害了婚姻的嚴肅性。況且現實中,夫妻密謀合演“離婚——買房——復婚”大戲,結果一方假戲真演的案例一舉一大堆。

  但正如馬克斯·韋伯說的,人人都有通過精確計算功利的方法以最有效達到目的的“工具理性”。“假離婚”淪為“真背叛”的例子總歸少數,在“假離婚”能少奮斗很多年的巨大實際利益面前,誰還聽你“假離婚有風險,投機須謹慎”的勸誡?說再多“假離婚”的倫理學問題,都抵不上這些人作為“理性經濟人”的盤算。

  制度經濟學家諾斯在分析哪種制度能促進或妨礙經濟增長時,用了“生產性努力”與“分配性努力”的概念。前者是將精力投入到生產中,著力把“蛋糕”做大;后者則是只顧著分“蛋糕”。在他看來,當更多人都不愿將努力放在生產上,而是用在分配上乃至投機上,對社會必然是壞事。“假離婚”顯然是一種“投機性努力”。

  在很多人的眼中,“嫁個富二代,少奮斗10年”,在北上廣買房比創業開公司更賺錢,有些公司寧愿“棄殼保房”,這些現象充滿了種種現實的不公平。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發現,很多女孩仍在自我奮斗,很多富二代也很努力,并不愿躺在父輩的財富上享受人生。即便一線城市房價一度大漲,仍然有無數的年輕人懷揣創業夢想“漂泊”在北上廣。

  “假離婚等于少干10年”是一種短線的算法,而不忘初心、永懷夢想、珍惜家庭、不忘神圣,則是更加復雜和長遠的算法。有的人愿意為了算計中的百十來萬“假離婚”,其即便能夠僥幸成功,也只能說是一種很LOW的階層逆襲。到目前為止,我們目力所及范圍的商業成功人士,沒有一個人這樣去做。

  因為,這確實牽扯到更大范圍內的公眾形象和社會信譽。如果你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為了買套房去假離婚,也必須要發公告,這就是涉及公司股權變動的大事。

  有頭有臉以及以后想出人頭地的,一般都會目光長遠,也都丟不起這個人。
關鍵詞: 年收入 階層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