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千萬別點“偽紅包” 領取可能被騙錢
相信很多人對于微信紅包“情有獨鐘”,收到微信群里來自親朋好友的紅包的確讓人心情愉悅,但近來卻有人打開了微信“偽紅包”,微信錢包里的錢被騙走了。這種微信“偽紅包”從何而來?怎樣辨別真假紅包以防止上當受騙?帶著這些問題,《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普惠金融知識平臺“耶問”分析師崔凱向記者介紹說,隨著微信成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其特有的社交屬性成為了天然的信息分享渠道,微信紅包就是其中的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同時,也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創造了機會,一些不法分子套上“微信紅包”的名頭,放入帶有木馬病毒的鏈接,利用大眾對微信信息的信任,盜取用戶微信錢包內的錢財。

  對于微信“偽紅包”造成的危害,崔凱認為,其最大危害是泄露受害者的私人信息,潛在風險巨大。例如,有些“偽紅包”在打開之后,要受害人輸入個人信息之后,才能領所謂的“紅包”,這就明顯是先要獲取受害者的個人信息。“相信很多人都接到過各種廣告、股票、投資類的騷擾電話,這些電話就是由于我們的隱私信息被泄漏后產生的,如果信息泄露得太多還會對我們以及家人的安全產生很多威脅,信息泄露會成為催生盜竊、詐騙、敲詐勒索、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溫床。”崔凱說。

  如何才能有效地辨別微信“偽紅包”?易觀智庫分析師黃國勝分析認為,“偽紅包”一般是通過木馬鏈接或其他詐騙方式,騙取受害者的資金。此外,木馬病毒的傳播途徑還包括微信中收到的類似“微信語音”圖標鏈接、朋友圈文章、游戲鏈接等。不論是分享鏈接搶紅包、“666、888元高額紅包”、拆紅包輸密碼、與好友共搶的紅包達到一定金額提現等各種形式,萬變不離其宗的是騙取個人資金和信息,這和真紅包能直接收到資金是不一樣的。

  崔凱認為,要辨別“偽紅包”還是相對容易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點開后是不是要求直接收到資金,如果點開后不是直接跳轉到微信紅包的金額顯示界面,而是其他界面,用戶就要提高警惕了,這類紅包往往就是“偽紅包”。“雖然不能說有紅包一定就是騙局,因為有一些公司在做微信促銷活動的時候也會采用類似方法,但提高保護隱私和財產安全的警惕性、不貪圖來路不明的錢財是不會錯的。”崔凱建議說。

  如果被騙了,如何及時止損?黃國勝給用戶支了招:“平時手機應當定期殺滅病毒,裝好殺毒軟件。如果不慎輸入支付密碼,發現是‘偽紅包’而被騙取錢財,應第一時間關閉手機網絡,然后立刻修改銀行卡、支付寶、微信、QQ等密碼,密碼最好不要一致,也不要太簡單、與自己的生日重合,讓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可以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請求幫助。”

關鍵詞: 紅包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