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行文格式及標點符號的個人感悟
內容提要:時代在發(fā)展,標點符號也得與時俱進。語言文字的發(fā)展變化是大勢所趨,但也有一些亂象。作為普通的局外人不容易掌握好規(guī)律。只是想通過“國人”一詞引入到對一些標點符號、行文格式的討論而已。涉及文章題目中的標點和空格的處理、一些字的讀音變化、小題目序號的編排等等,以此表達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和些許不解。對所謂的文學和歷史并未真正涉及多少。但所羅列的現(xiàn)象,或者叫所提出的問題,卻實實在在地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甚至每時每刻都需要嚴肅對待。
關 鍵 詞:文學史觀;標點符號;行文格式;歷史分期
一
國人,國之不國,是一個主要來歷。那里當時雖只一個國字,卻代表著很多意思,例如,國粹,其實是國不粹,是糟粕,尤其是一路掛過去的語境。
今日國人口中的國人,想必沒有太多深意,但也絕非國民二字所能簡單代替,同樣也就不是廣大人民群眾幾字的同意語。因為如果意思差不太多,何必要用咬文嚼字等刊物、咬文嚼字等專家都不一定認可的新詞呢?既不算基本看不懂但還能讀出來的網(wǎng)絡語言,也不是基本讀不出來但意思能明白個大概的火星文字,不屬于創(chuàng)新之列,大概更沒入了年度更新的新詞新典的法眼。
然而這詞,或者叫這倆字,還真行了其道了。是否大行其道,不得而知,因為咱是小數(shù)據(jù),并且對正式公文特別是有密級的正式公文的閱讀機會不是太多,雖然閱讀興趣非常濃厚,非常深厚。這一點必須說明。
既然對這詞理解得這么深刻,所以就姑且拿來用用。原因只有一個,本文標題總得有個“主語”,雖然咋分析也不是主語的位置,但總得有個主體。使用“國人”二字,不代表出發(fā)點,但也許與觀點有關聯(lián),這是不可避免的。本來也沒想避或辟,因為本來也不是來自網(wǎng)傳或網(wǎng)曝,絕對是原創(chuàng),文責自負。性格特點上是否自負,權利義務上能否負擔得起,另說,反正即使擔責也絕對沒有引咎如何的丁點可能和半個先例。
與該詞相關的,本大部分文字應該配套的一部分標點,從一開始有的似乎就該帶著引號,但不帶或許也能明白,算了。對了,這事是歸咬文管還是辭書管,說不太準,所以咱還是不能主動較真,差一不二就行了。不要無緣無故引起第三方二者之間的不快。
二
行文格式更是撓頭。
近段時間遍問能接觸到的行家里手,有些問題迎刃不解。
首先是大標題(指“文章”題目)中的標點和空格。可以有標點,引用中涉及到的引號書名號驚嘆號自不必說,中間的逗號也是正常的。三個問號連用等等也可能是創(chuàng)新,也可能是不合理,看放誰身上,看誰評價誰,不在本文討論之列。說的是有時幾段式的標題,中間有幾個空格,這樣也該是正常的。但是否需要在局域內適度統(tǒng)一使用,就是想用空格就都用空格,想用逗點就都用逗點,不知道有沒有規(guī)范,有時感覺很敏感。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在編排目錄時,本來很一致的語式語態(tài),這些是空格,那些是逗號,好是不好。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好了。算了,隨便拿來一本雜志,無論國家?guī)准墶⒖枎兹旧厦宽撃夸浬系幕蚩崭窕蚨禾柖家荒苛巳唬挥每吹诙郏挥谜业诙尽kS便拿來一張報紙,也是同樣道理,兩段式的一句大標題,無論是遞進關系還是并列關系還是沒啥關系,中間用的空格,還是逗號,真就不一樣。
或許以上這個問題不成其問題,就像做飯時一鍋悶一萬粒米還是悶一萬零八十粒米一樣,像吃飯時先夾肉還是先夾菜一樣,不用以啥重大形式做出啥重大決定,更不用半夜發(fā)布,沒啥規(guī)矩,也不需要規(guī)范,比這重要的事情多得多。
即使專職咬文者也是一樣。替國人省省,很有必要。省省國家和地方、行業(yè)、單位的財力,省省自己的和相關人等的精力。省不省得下是一回事,但不該不省的就不該不省。這樣,有錢沒錢的,有前途沒前途的,就都去專注于闖新闖業(yè)或者贊助捐助什么的好了。
對了,稍帶說一個事,分明記得頭些年的字典上,這闖字也念第四聲,現(xiàn)在就說啥找不到了。誰有這本,咱閑余市場上見。一定要找到她。而且熱衷于翻字典時,正好有一部電影《闖江湖》,分明記得廣告語語音非常明確,現(xiàn)在咋都息聲了呢,有規(guī)定還是臨時通知不得而知。或許當時去查這個字,就是受了這部電影的最直接影響。可惜,這官司到哪都打不清了,沒人會說有過這音,甚至沒人會說有過這事。不過,不可否認,那時候的電影是有一部算一部,看與不看都知道有那些回事。現(xiàn)在進步多了,有一段時間常看某省級衛(wèi)視臺節(jié)目,天天晚上懸疑,就沒發(fā)現(xiàn)重樣的,而且全是獨立影片,不是分多少集的電視劇。
趕緊再注解一下,規(guī)范是必要的,包括較書面的語言文字,包括方言,包括普通話。沒有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這理誰都懂。更沒有因為一個字的讀音而把事情說得多么嚴重、把心態(tài)曝露得那么完美的必要。對了,上一句,中間該用頓號還是逗號?
下一個問題輪到這個了,就是頓號和逗號。真是虛心求教的意思。有時看到逗號完全取代了頓號,感覺不舒服,并且閱讀起來不方便,經(jīng)常不會斷句了。雖然以前也不一定斷得多好,但這種不可抗力所導致的失誤卻犯不上。這個有必要舉個例子了。算了。這里也是粟子豐收,隨處都是。只憑口頭說一下吧,拋個磚。你像人物出場,好多人,不涉及前后職務稱謂時,啥標點啥句讀都有。你比如趙某某錢某某孫某某參加了某項活動,可以像這樣啥標點不用,可以中間各加頓號,現(xiàn)在是普遍加了逗號了,這是啥時候的規(guī)定不知道。當然還有一種,就是按姓氏筆劃排名時,一般又是一行幾個人,橫豎各多少位對齊,中間用的是空格。
說到空格,再補充前面的事一句,就是中間有空格的幾段式大標題,當它當自己本篇的大標題時,當然顯示的是空格,可挪到正文里咋行文呢,感覺又不一樣了。你比如誰誰在什么會議上發(fā)表了題為什么什么什么的講話,第一個什么一般是四個字,然后空一格,第二個什么又四個字,又空一下,第三個什么是意思遞進后的中心語句,可以稍長點更好看,一般五七八字甚至更多才好。這樣的經(jīng)常見到吧?剛才說的是在大標題上,這樣處理沒毛病。可真就寫到新聞報道里呢,正文行文里不能有好多空格吧?所以印象中那倆空格是改成了逗號的。很長一段時間了,想翻真就翻不著。而且感覺很容易的事,就是大會、全會新聞就行,但真就沒解決掉這問題,很奇怪。
回到人物上,個人趨向于中間用頓號,但個人感覺沒有意義。
情況又不完全一樣,因為使用語境不同,順其自然即可,都不會覺得哪不妥。但其實頓和逗的亂象,有時是不可忽略的。比如,同樣的幾個人參加活動。趙錢孫頭銜當然都得不少,咋也得挑必要的各選上三五個,你咋報道?趙是某行業(yè)專家某會會長某單位處長,錢是某長某導某主任,孫是西游行者無敵法師斗戰(zhàn)勝佛。誰把這幾位出場人物按新聞稿報道一下,估計這還得省去同志啦先生啦大師啦等等尊稱或者規(guī)定稱呼。各節(jié)紛至各選常臨,不要涉嫌語言賄賂喲,小金子和李達康對副省級職位的遞進是非常非常嚴肅的。
三
就說這三。
這一二三咋個排法。
首先說,文內帶序號的標題是否頂格。按當時老師教的,另起一段當然空倆格再張嘴。除了寫信最前邊打招呼的稱謂,和最后此致敬禮的敬禮二字。現(xiàn)在不一樣了。也是隨手翻翻,無論核心與否,無論南大北大武大山大,無論國家?guī)准壥〖墡准壥屑売袥]有級,樣式不一而足。
能想到哪些?首先說那得是最高規(guī)格的,與國際接軌真快的,1.1,1.1.1,1.1.1-1,都直接頂格。然后是“一、二、三、”,頂格或不頂格,當然不是這篇這樣光是序號沒帶內容,得是一個詞、詞組或者一句話一段話。三是空倆格。四是行居中。帶括號帶圓圈的,稍微規(guī)矩一點,畢竟身份在那兒,知道自己是第多少個層次的了,排名不太上屬,知道乖乖地空倆格。這倆也不敢用那實心點兒,因為他倆可能也不知道那實心點哪來的,可能更不知道必須作為與裸奔的洋字碼配套的專屬序號用點而存在,絕不讓用頓號,更不是逗號或句號。當然混用的還有,主要是習慣于用頓號。始終感覺那點是英文的句號而已,咋就那么受歡迎了呢。
央廣中國之聲前些天有期節(jié)目,說到標點符號的發(fā)展,說到劉半農(nóng)胡適之等人的貢獻,那簡直就是革命,不亞于剃頭放腳。還真是不容易,古人面對沒標點的一堆堆文字,能不能總是很順利地讀下來,尤其是帶格律時。這樣想想,三字經(jīng)百家姓該相對好學些,仨字一斷,或者一兩個字單繃就行了。這樣想想,標點的相對穩(wěn)定和適時發(fā)展,怎樣都是可以理解的。和平時期咱就平和地嘮。
(對了,插一句,上段里那個“地”字,啥時候讓白勺普遍取代了呢,上學時老師分明告訴當狀語時一般用土也地,當定語時用白勺啊,現(xiàn)在咋的了,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過程就順利的自覺的變成這樣的了呢?不是真地與土地財政有關,與城鎮(zhèn)化大戰(zhàn)略有關吧?)
(還有上隔一段或者隔上一段的“一、二、三、”這地方,這標點咋用,經(jīng)常看到引號里外感覺挺別扭的,本來引號里邊有句號了,有的引回之后又給了個句號,似乎不再句一下就意猶未盡似的。對了,似的,翹舌音,字典上這么寫的,這個到目前為止還沒說變。誰方便告訴一下那些名演員,尤其老上央視春晚的腕兒們。對了,這段首句里的一二三,其實頓號還沒用到位,應該分別再加一個,也該不算錯吧,張三李四王二鬼子,這三人中間可以加頓號吧,那“一、”“二、”“三、”之間為啥不能用呢,當然了,這是例外,是得把這仨都當成有獨立字格、類似人不求晉到副省的句子成份。省略號或者叫刪節(jié)號,后面還加不加標點?引回除外。卻經(jīng)常見到加個逗號或句號的。還有,句號在引回的里面還是外面才算更好?有說所引用句子比較完整或較長的,就把句號放里面,否則放在外面。但總感覺引回之后就是下句,有點不順眼,真就隔個句號好點。)
標題相關,還有一種,保證也都見過,讀者文摘常見,其它報章雜志也有,就是帶不帶序號,是不是標題,篇首和某一大部分的首字,橫空出世,字號大不少顏色重不少,頂格。這就是開天辟地的標志,讓你知道這就代表著常規(guī)打法里的一二三、首先其次再次又次第五最后了。
除了頂不頂格,還涉及加不加黑(加粗)。老式的手寫體,也就沒有再描的必要,適當放大點字號變點字體啥的估計也就行了,不變也行,稿紙就那么設計的。老話說,屙史別瞧寫字別描,話糙理不糙。
加重之外是上下是否空行,還是加不加行間距。有不做特殊處理的,有上下都空出半至一行的,還有只上面空一行左右的。是否空行之外又涉及句尾加不加句號,就是你當它是一句話還是一個常規(guī)標題,像全文最上邊的大標題一樣與否。
說到標題,說到標點,又涉及似乎與目錄有關的問題。如果文中有一系列小標題,句尾加不加標點似乎無所謂,可如果把這些小標題排列到一起(一行一行的),或者沒號,或者應該加分號,直接加句號也應該行。一般加不得逗號頓號等等。這本身問題不大,但舉個例子可能又不一樣了。
比如類似寫一個方案,開場白后,指導思想是一段話。工作原則幾條,一般都另起一段,有無序號均可。后邊用啥號,就是段尾的標點,分號也行,句號也行。但有時候分分就分亂了,有時候不是少個點就是變成了一個圈,說的是夾雜在中間。把分號用到本大部分結束的也有,其實最后總得是個句號層次的吧。
再下邊的口號(主題)、時間地點基本沒啥說的,除非多個地點多個時間,可能涉及分段,分段或分層次就可能涉及標點的使用。
再往下,基本要求。領導重視、強化管理、注重效果、引導視聽,得有這些,不多不少,差不多了。如果其中層次多了,咋用標點。比如領導重視這部分,可以包括一把手負總責負首責,成立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之類的組織機構,健全制度等。尤其喜歡用排比句的該注意了,最明顯的一個問題,個人感覺經(jīng)常有分號和句號拎不太清的。就是一個分號句子里經(jīng)常見到逗句全有的。個人感覺應該是頓、逗、分、句(句號包括感嘆號問號等)這樣。
四
跑太遠了。本來真要說文學,說歷史,這是適應不同需要的,你懂的,社科類刊物、本專業(yè)相關……咋一個標點一個序號就能給帶溝里去呢。
對了,大標題里還一個詞——當代。這個不多說了,雖然必須往歷史上靠,但既然所謂的文學都沒說,主體都沒有了,還想往啥時代背景上說呢。
說也簡單,當代,就是我們所處的時代,正當年的時代、該擔當?shù)臅r代,雖然前邊說擔當止于引咎的尺度之前,那都是偶感,正常情況下都是要面對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主動被動都要擔當?shù)摹?/p>
但如果按照科學的說法,這當代還是有說道的,世界史上可以以二戰(zhàn)的勝利作為標志,中國史上可以以新中國成立作為標志。關于如何斷代,也不容易,甚至可以有各種工程,不求政績的工程。
事情也不盡然,至少要與時俱進。
現(xiàn)當代中國也曾幾次翻天覆地,但還不至于劃出來更多的歷史階段。現(xiàn)代史起于五四也好,起于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也好,總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世界史卻有所不同,看現(xiàn)在這國際局勢,哪還有以二戰(zhàn)劃段的意思,沒有了珍珠港,也沒有了舊金山,都處得挺好。當代史的起點,原來的標志性建筑,意義已經(jīng)不甚明顯。現(xiàn)代史呢,一戰(zhàn)結束和十月革命,或者有人說的帝國主義集團形成和巴爾干危機?算了。用網(wǎng)絡語言說,會話過程中據(jù)說不太友好的網(wǎng)絡表達方式,就是,呵呵。
不說當代現(xiàn)代哪代,只說歷史,那就更復雜了。最早的史字是那樣的,然后有人說最早的史官也就那樣式的,然后可想而知,人們可以讀到的歷史又是啥樣的。后來么,后來據(jù)說有董宣,有司馬遷,也有班固、司馬光。不是貶低哪一位,畢竟他們應該是付出了,甚至好懸危及生命,但真相永遠不可能再現(xiàn)了。現(xiàn)當代大部頭更多,包括易某先生正在表述中的中華史,很值得期待,以往的翦本范本郭本周吳本白本等等中通世通,也都肩負過或者仍然肩負著偉大光榮的歷史使命。
阿憶還是誰說過,他還是別研究歷史了,這就是對歷史的最大尊重。不置可否。
五
再次切入正題。文學。
其實概念都有點偏大。文學,比歷史還嚴肅,比歷史還系統(tǒng),還深刻。
莫言之前,很多人說中國文學不行,還是以國人的名義。
就像屠呦呦獲獎之前,很多國人說國人獲得真正的諾貝爾獎還差得很遠一樣。
但文學總是要談的,咱不談誰談,懂與不懂另說。就像這個名詞的產(chǎn)生一樣,它絕不是就為把自己束其于高閣的,而是要服務于廣大民眾自己的,還是以民眾的名義。
六
批判。不是批斗的批,只是評判的判,引申為簡單的評價的評。
新化月報網(wǎng)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wèi)光,任杭州市政協(xié)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qū)發(fā)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xiāng)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xiàn)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tǒng)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qū)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yōu)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qū)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nóng)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chǎn)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qū)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wèi)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xù)發(fā)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xù)7天居家健康監(jiān)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lián)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zhàn)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qū):“紅色存折”讓社區(qū)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y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
- 抓整改 提標準 縣住建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2022-01-15
- 破防了!這家山東科技企業(yè)的暖心行動2022-01-15
- 臨潼區(qū):多措并舉助力農(nóng)業(yè)復工復產(chǎn)2022-01-15
- “這個嘉賓思路厲害”,市消保委委員張兆安做客《海波熱線》特別節(jié)目2022-01-15
- 福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王錫章帶隊到莆田市公安局考察調研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5
- 合肥這家知名書店,新年再出發(fā)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