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秋國慶假期,消費迎來熱潮。人們在不同消費場景體驗中發現,部分商家仍通過人臉識別、強制關注等方式過度收集用戶信息。消費者隱私權不容侵犯,推進消費數據合規使用需久久為功。
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要素,已成為國家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對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顯現。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815億元,同比增長49.51%,其中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加工、數據交易等環節市場規模超百億元。
完善的產權制度,是數據合規使用的重要基礎。當前,消費市場數據資源采集與利用標準不規范,存在無序采集、超范圍采集、違規使用等問題,反映出數據資產保護規則和治理體系仍有待完善。數據非法使用和交易,不僅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甚至危害國家安全。在數字技術持續迭代更新的時代背景下,不能對侵犯消費者數據權益問題聽之任之。
對企業沒有底線的行為,要持續嚴厲整治,形成剛性約束。企業應形成一個基本底線共識,平臺占有的數據并非都是企業自身資產。某平臺企業負責人曾公開表示,擁有大量用戶頭像信息,稱可結合過往十幾年的用戶信息用作分析預測。數據信息是一種資源,產權是用戶的,而不是平臺的,平臺企業不能以營利為目的將客戶信息數據資源對外交易,同時也要嚴禁平臺利用數據優勢對用戶開展價格歧視。
事實上,部分互聯網平臺公司由于用戶數量大、覆蓋面廣,已具備基本公共服務功能,一旦出現問題,將對全社會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對于平臺企業的管理,不適宜采用一般的手段和辦法。要升級管理方式,打破管理壁壘,加速技術滲透,提升監管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法日前發布反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其中多起和數字、數據有關。數據獨占現象的形成,源于經營者掌握某一行業幾乎所有的數據信息,以其優勢開展不正當競爭。實際上,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利用數據和算法、技術以及平臺規則等設置障礙,對其他經營者進行不合理限制的,屬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針對相關問題,企業要找到商業價值、公共利益和個人隱私之間的平衡點。
消費數據產權保護不容小覷。保護消費者數據權益,是數字經濟長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數據確權問題,是各方必須直面的現實課題,關系到個人隱私保護、數字經濟發展、國家主權安全。在技術持續迭代背景之下,消費者權益保護也要與時俱進。只有高度重視用戶的合理訴求和正當權益,才能最終實現數據安全保護與有效利用的有機統一。(金觀平)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 消費數據產權保護不容小覷2023-10-13
- 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2023-10-13
- 更好發揮工業機器人撬動作用2023-10-13
- 明確總體目標 汽車后市場發展駛入快車道2023-10-13
- 中秋國慶假期后國內機票價格下降 部分航線低至一折2023-10-13
- 獲賠率近100% 保險理賠真的難嗎2023-10-13
- 獲賠率近100% 保險理賠真的難嗎2023-10-13
- “3億元無人機合同”曾被質疑 永悅科技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23-10-13
- 費率低至0.1折 銀行代銷基金再打“折扣牌”2023-10-13
- 電視品牌競爭“換擋” 大屏電視開啟新一輪“爭霸賽”2023-10-13
- 10月份以來16家銀行變更注冊資本申請獲批2023-10-13
- “李鬼”頻頻冒充機構實施詐騙 多家公募火速打假2023-10-13
- 上市險企第三季度業績前瞻:壽險保費增速或趨緩 投資收益“不樂觀”2023-10-13
- 金融監管總局:降低消費金融成本2023-10-13
- 中小券商股權拍賣“冷熱不均” 證券業呈現馬太效應2023-10-13
- 取消、退款、暫停 旅游企業緊急應對巴以沖突2023-10-13
- 西藏民族大學智慧教室開啟數字化教學新形態2023-10-13
- 念好“育引用留”四字訣 西藏那曲市全鏈條鍛造高質量人才隊伍2023-10-13
- 攜手共進謀發展 合作共贏譜新篇2023-10-13
- 建立健全制度安排 上市公司專利成果轉化運用提升空間巨大2023-10-13
- 1至8月拉薩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271.3億元2023-10-13
- “抗性淀粉”食物,可減輕脂肪肝2023-10-13
- 疾控專家支招應對兒童秋季過敏2023-10-13
- 世界血栓日:血栓最易“栓”住哪些人?6張圖看懂2023-10-13
- 世界保健日:這6個保健真相你需要知道2023-10-13
- 多層次資本市場提供多元化融資渠道 年內119家專精特新企業首發上市2023-10-13
- 看好權益市場前景 公募基金公司月內積極自購2023-10-13
- 國內首批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獲批 兩家公募機構拔頭籌2023-10-13
- 中汽協:前三季度汽車銷量2106.9萬輛 汽車出口量連續兩個月超40萬輛2023-10-13
- 前8個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1.15萬億元 稅費優惠“大禮包”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