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消息!揚長避短培育特色產業


(相關資料圖)

4月末,河北省最北部的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數十臺大型耕播機械在御道口鎮肥沃平坦的黑土地上駛過,半天時間就播種馬鈴薯千余畝。

圍場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勇成介紹,當地屬高寒區域,栽種其他糧食作物有很大限制,但發展馬鈴薯產業卻得天獨厚。近年來,為推動馬鈴薯產業優化升級,圍場縣改土改田,擴大高效種植面積。過去幾年,圍場縣先后整合涉農資金10億元以上,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縣馬鈴薯播種面積維持在65萬至75萬畝,其中實現機械化種植和節水灌溉高效節能種植的面積達40萬畝。“我們鎮坡改地后新增馬鈴薯種植面積1萬畝,年增加產值3000余萬元。”圍場縣朝陽灣鎮黨委書記安秀武表示。

圍場縣還實行優種優育,提高品質產量。馬鈴薯一旦被病毒侵染就終身帶毒,且病毒能在種薯間代代相傳,造成種性退化和嚴重減產。為脫除馬鈴薯主要病毒,圍場建立了全國規模最大的馬鈴薯研究院,自主研發了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生產技術,從源頭控制馬鈴薯質量,實現增產30%至50%。該院育種專家陳嘯天表示,脫毒優良種薯可使每畝地效益增加500元以上,與傳統種薯相比,全縣產量增加42萬噸。

為推動產業化和市場化,圍場縣以種薯繁育為支撐、以商品薯生產為主導、以馬鈴薯加工為延伸,在全面發展馬鈴薯種植業的基礎上,建設精深加工企業,不斷改進粉條、淀粉等馬鈴薯制品加工工藝,由賣作物向賣產品轉變。截至目前,全縣已發展馬鈴薯加工企業9家。通過精深加工,馬鈴薯價值可提升3倍至4倍。

圍場縣委書記劉洋表示,圍場馬鈴薯產業探索的綠色發展、轉型升級、增產增效新路徑,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未來,圍場將進一步整合縣內馬鈴薯種薯企業資源和力量,開展種業振興行動,培育一批本土種薯品種,構建集“科研、良繁、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馬鈴薯產業集群。(宋美倩)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