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注 科技 財經 汽車 房產 圖片 時局 股票 導購 建材 手機版

央行孫國峰:央行不能給予市場長期低利率預期

來源:證券時報 發布時間:2017-12-06 14:15:54

12月5日,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在中國銀行(3.940,-0.04,-1.01%)總行召開題為“世界經濟與中國2018:把握全球經濟金融新格局”年會。與會專家就明年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和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取向分享重要觀點,普遍認為,明年主要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將回歸正常化,我國貨幣信貸政策趨緊將是主要趨向。但在全球流動性泛濫“退潮”后,金融資產價格面臨著大幅波動的可能,也是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點。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表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央行都在研究并探索新的貨幣政策框架,其重點目的在于防范金融風險。新的貨幣政策框架主要包含政策目標、政策工具、政策的傳導機制以及國際協調這四個主要需要關注的方面。

在貨幣政策目標方面,調控目標已不再局限于資產價格等因素,而是要看金融周期。畢竟資產價格只是金融周期的一個體現,而金融周期的背后是銀行廣義信貸,資產泡沫的背后就是銀行的過度借貸,且過度借貸往往是由超低利率引起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貨幣政策應該對金融周期進行調控。除了探索新貨幣政策框架外,金融危機后各國央行還在探索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但僅靠宏觀審慎政策還不夠,假如利率長期處于低位,即使使用了各種宏觀審慎手段,效果仍是事倍功半,所以需要建立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政策框架來應對金融周期。”孫國峰稱。

孫國峰認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國也開始關注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也就是風險承擔渠道。由于銀行背后有政府顯性或隱性的擔保,所以天生有冒險傾向。如果央行長期保持低利率水平,就容易鼓勵銀行的冒險行為,這種冒險行為很有可能與央行的貨幣政策之間形成博弈,即市場會預期央行在金融市場受到壓力時會降低利率,這反而會鼓勵一些高杠桿的銀行過度承擔風險。央行的貨幣政策應當抑制銀行的冒險行為,特別是不能給予市場利率長期處于低位的預期,防止市場通過過度的冒險行為倒逼央行。而美聯儲今年下半年來啟動的“縮表”,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長期利率,以防范下一次金融危機的到來。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NIFD)理事長李揚表示,從歷史實踐看,金融危機的根源在于高杠桿,中國金融業進入風險集中爆發期,且高杠桿主要集中在國企和地方政府債務。為了防止宏觀杠桿繼續快速上升,今后中國要堅定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決管住貨幣信貸。

不過,事物都有兩面性。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從此前多年的量化寬松開始回歸正常化,是為了防范下一次危機,但這個過程也潛藏著風險,不少與會專家都提到了應關注明年可能引發的流動性風險。東方證券(15.540,-0.13,-0.83%)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明年可能會是全球流動性和實體經濟的分水嶺,當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后,擔心資產價格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

邵宇稱,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呈現“三高一低”的特點: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膨脹、全球金融資產泡沫變大、杠桿率升高,但市場波動性卻在降低。“市場波動率低已經不太正常了,當全球流動性開始回潮后,金融資產可能面臨大幅收縮”。

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也表示,降杠桿重要,但不應過度犧牲經濟增長。考慮到房地產投資增速預計還會進一步下滑,不排除2018年經濟增速有所下降的可能性。因此,基準利率應盡量低一些,貨幣市場流動性充裕一些。

責任編輯:FG003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新化月報網-記錄中國、解讀天下!所有文章、評論、信息、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核實,風險自負。
 

Copyright 2013-2017 新化月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16044039號-54
 

QQ聯絡:183 291 366     www.qygs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lianxiwangzhan5@foxmall.net.cn      違法信息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