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隴南市成縣,縣鄉和村社干部正在通過網絡,推銷家鄉農特年貨。他們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幫助農民在年前賣掉農產品,幫他們多掙收入好過年。 在成縣縣城的電商年貨市場上,50多個攤點展開了線上線下的同步促銷,當地干部還通過朋友圈進行推介。 隴南市副市長、成縣縣委書記李祥是“網紅”促銷員。三年前,他通過微博推銷當地特產的核桃,被網友稱為“核桃書記”。這次年貨市場上,他則在攤位上叫賣核桃、土蜂蜜、手工掛面和土雞肉,吸引現場顧客購買;同時還有網友通過他的介紹,開始在當地特產網店下單。 成縣鐔河鄉土蒿村年輕的村干部劉蓓,開辦網店幫助當地貧困戶銷售各種農副產品,通過網絡促銷,過去半個月,她已經幫助貧困戶40多戶,累計銷售了幾萬元的產品。而劉蓓過去一年,線上線下的銷售額達到14萬元,十余戶貧困戶從中直接受益。 成縣是甘肅最先開始通過電商銷售農產品的縣區,其所在的隴南市也是全國電商扶貧的試點地級市。通過近萬家網店的發展帶動,電商不僅幫助農民把原來滯銷的農產品銷售了出去,還改變了一些農民的生產習慣。 在年貨市場上,有一個客戶下單購買了100箱價值近萬元的手工掛面。而在此前,手工掛面只有當地農民在農閑時少量制作一些,也僅僅在當地鄉村集市經銷,沒有形成規模。而現在,當地已經有農民專門從事手工掛面的生產,并且在網店常年銷售。 73歲的盧愷銷售的土蜂蜜很受歡迎,他家住在大山深處的村莊里,養殖土蜂已經40多年。前兩年,他發現土蜂蜜在網絡上很熱銷,就花近兩萬元購進了50多箱土蜂,加上自己原有的70箱,今年收入能夠達到10萬元。 成縣電商中心主任王潤雪說,開設電商年貨市場,線上線下同時購銷年貨的方式,在當地還是頭一回。她認為,這可以讓城市居民年貨消費更加豐富,更可以幫助農民在年前把土特產銷售出去,“讓他們多掙收入好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