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長三角一體化東風 滁州廣闊鄉村書寫著新圖景

滁州,有很多亮麗的名片。

歐陽修曾在此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記》;“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坐落于此;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滁州表現搶眼,勇當“排頭兵”。

乘長三角一體化東風,滁州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征程上,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上演怎樣的奮斗故事?

村里來了年輕人

綠的、紅的、黃的……隨著車子上上下下翻過幾座丘陵,多姿多彩的各類苗木花卉依次步入眼簾,因苗木產業而聞名的滁州市來安縣雷官鎮埝塘村到了。

埝塘村發展苗木已有10多年的歷史,因為當地缺水、又是丘陵地帶,傳統農業發展受阻。怎么辦?幾經摸索,當地干群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產業之路——發展苗木種植。在能人大戶帶動下,埝塘村苗木種植逐漸走向規模化,經營種植面積1.2萬畝,年創產值1.2億元,產品遠銷滬蘇浙等地。

看到家鄉的變化,村里開始了“人才回流”,很多在滬蘇浙務工的年輕人選擇返鄉創業,他們從滬蘇浙帶來了資金、資源,還有先進的發展理念,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新鮮血液”。

“這是我們一直想干沒干成的事,今天終于實現了。”看著即將投入使用的現代化苗木交易市場,埝塘村黨總支書記陳文斌激動地說。

搶抓鄉村振興發展機遇,從上海返鄉創業的埝塘村民陸傳兵注冊成立苗木公司,與鎮村合作共建了這個苗木交易市場。

1000多方米的交易市場內,架設了軌道吊車、自動噴淋,還有電商直播間、產品展示廳等,運營后將極大便捷苗木的交易和存儲,惠及周邊200多戶農民。

“我放棄了在上海的工作,來到家鄉創業,就是看中了鄉村振興的廣闊前景,在這里,我感到大有可為。”陸傳兵除了經營苗木種植,還是一名經紀人,展望未來,他信心十足,準備依托電商發展訂單式產業,大干一場。

村里有了新產業

“這個新品種,今年賣得火。”手捧著新鮮采摘的葡萄,滁州市南譙區章廣鎮元松村黨總支書記張開峰樂得合不攏嘴。

和農業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張開峰,怎么也想不到,這么多國外的水果品種會集中出現在自己村里。

日本晴王葡萄、新西蘭奇異果、澳洲藍寶石、西梅……到了季節,果香四溢,醉了游人,富了百姓。

長三角一體化,帶來了滬蘇浙皖的深度融合,體現在方方面面。當先進的經營模式、廣闊的市場遇見綠色的農副特產、廣袤的鄉村,必然碰撞出激情四射的火花。

章廣鎮元松村位于南譙區西南邊緣,由于地處江淮分水嶺,耕地貧瘠,農民收入不穩定,很多人選擇外出打工,以致不少農村宅基地和耕地閑置起來。

“我們農村不缺勞動力,不缺土地資源,缺的就是產業帶動。”章廣鎮黨委書記儲海軍介紹,為此,鎮村黨員干部多方努力,急盼能夠招引大型企業進村盤活閑置資源,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帶動鄉村經濟,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而另一邊,總部在上海的一家全國領先的進口水果貿易公司,正需要開拓國內市場,有擴建生產基地的需求,于是政企雙方一拍即合。

2019年該公司進駐滁州,成立滁州煜鮮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瞄準國際國內高端市場,篩選種植四個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國內外新品種,在南譙區章廣鎮打造現代農業(精品水果)產業園。

目前,該公司在章廣鎮元松村流轉土地1100畝,總投資1.05億元,提供300個就業崗位。

看到不錯的發展前景,去年5月,元松村通過村企協商,提供50畝集體土地,爭取90萬元項目資金與公司共同建成50畝葡萄園,目前已栽種澳洲藍寶石和浪漫紅顏兩個品種葡萄,盛產后,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20萬元。

村里書寫新圖景

“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為機遇,積極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主動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保供能力,加快發展優質糧油、綠色畜禽等特色農業,努力打造長三角區域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展望未來,滁州市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乘長三角一體化東風,滁州廣闊鄉村書寫著新圖景。

“今年又是一個妥妥的豐收年。”在小崗村高標準農田里,種糧大戶程夕兵和女婿周地帥正遙控操作植保無人機作業。

“以前種糧的農民哪個不是滿身泥,現在都穿得干干凈凈、利利索索的,真是變了樣。”程夕兵一邊幫女婿調配肥料一邊感慨,“以前人工施肥打藥,費時費力不說,噴灑還不均勻,人也受罪,現在無人機作業,既快又好。”

科技創新是程夕兵堅持的農業發展思路。他的農機大院里,收割機、插秧機、植保機、旋耕機等農用機械整齊停放,植保無人機也提上更新換代日程。全面推進機械化作業,讓他承包的600畝高標準農田每年可節約成本10余萬元。

有科技創新的助力,鄉村振興還離不開金融、人才的源頭活水。

今年5月25日,安徽省首家鄉村振興銀行鳳陽農商行小崗鄉村振興支行正式掛牌運營。鳳陽農商銀行也全面完成小崗村整村授信工作,為小崗村780戶居民授信4832萬元。“設立小崗鄉村振興支行,就是為了打通服務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更精準、更便捷地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服務。”該支行行長王帥說。

日,小崗村博士工作站也掛牌成立,7名博士將在小崗村全身心駐站工作。“博士工作站的成立是小崗村‘鄉村要振興,人才先振興’理念的積極探索,也是我們在柔引才引智上的嘗試和突破。”鳳陽縣委常委、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說。

小崗村的發展只是滁州推進鄉村振興的縮影。在滁州大地,鄉村振興新圖景在盡情譜寫,新故事在不斷演繹。

2020年,滁州市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碩果累累,發展優質專用糧595萬畝,發展“稻蝦共作”87.5萬畝、居安徽省第2位,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1家、總數達263家,新增1個國家級、5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天長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農業農村部評估。(張磊 陶濤)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