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灣村生態環境逐年改善 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金秋時節,記者驅車來到雄安新區雄縣黃灣村。眼前的主干道筆直寬闊,牌樓莊嚴美觀,路旁的公園綠意盎然,村民在樹蔭下跳舞、打球,到處洋溢著新農村生活的安謐、優美的氣息。

黃灣村位于雄縣城區西南,毗鄰白洋淀溫泉城旅游碼頭和“千年秀林”。過去,這里是污染嚴重的“塑料村”。如今,她已變得風景怡人、民宿整潔、產業興旺。黃灣村走出了一條怎樣的轉型之路,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來看吧。

動真格,關停78家污染企業

地點:黃灣村黨群服務中心

“過去,全村有83家大大小小的塑料包裝企業,雖然解決了全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但企業污染嚴重,村里的環境遭了殃。”黃灣村黨支部委員胡江波告訴記者,“環境差,沒人愿意來這里投資。”

年來,雄安新區將生態環境治理當作重中之重來抓,關停各類“散亂污”企業1萬多家。其中,塑料包裝企業占了很大比重。

“為了還新區一片碧水藍天,我們村‘兩委’決定,關停所有不符合環保標準的塑料包裝企業。83家企業要關停78家,難度很大。因為這些小企業,雖說產業層次低、有污染,但卻增加了村民收入。關停后可能會產生一系列問題。但一想到新區的生態發展,我們決定還是迎難而上。”胡江波感慨道。

“結合村里實際,我們把所有‘黑名單’企業分包到村干部,挨家挨戶實地走訪、做工作。一些村民、企業主有情緒,我們就講政策,如果繼續辦廠,必須達到環保標準;如果想轉型,我們提供專業培訓,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扶持。”胡江波說,現在,村里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已經全部關掉了。黃灣村必須要闖出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

聚人心,民宿旅游成規模

地點:黃灣商業步行街

“樹亂砍、地亂占、房亂建……過去的黃灣村臟、亂、差,村民日子苦。”黃灣村包村干部熊媛君說道,“如今,有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靠大伙兒一塊兒攻堅克難。”

“無論是外遷的企業,還是打算轉型的企業,我們都要求吸收原有在廠的村民繼續工作。為把村民損失降到最低,我們村里成立了公司,逐漸盤活了現有的房屋、土地、設施設備等資源。”熊媛君介紹說,公司成立后,通過租賃、入股等方式,讓資源變資產、產權變股權、農民變股東。

依托毗鄰白洋淀溫泉城旅游碼頭和“千年秀林”的區位優勢,這些年,黃灣村大力發展特色旅游產業,依靠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創造就業崗位,帶領百姓致富。僅目前完成的項目所需要的保潔員、服務員、技術員等工作崗位,就已解決了村里百余村民的就業問題。

“隨著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繼續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打造了民宿一條街。”熊媛君介紹道,“我們把村民閑置的房子統一租賃,進行裝修改造,打造成特色民宿。村民參與分紅,在家門口就能賺錢。”

如今,每到周末和節假日,黃灣村的民宿一條街紅紅火火,來自北京、天津等地的游客越來越多了。

要效益,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地點:雄山公園

“現在,村里人家家戶戶住進了樓房,村民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特別是幾年,村里先后新建了文化公園、黨建公園、雄山公園。村民有了休閑場所,都說過上了幸福快樂的小康生活。”熊媛君說道。

2020年以來,雄安新區啟動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全力推進“三清一拆”工作和公園建設。黃灣村周邊建起多個公園,由村民義務出工。胡江波告訴記者,每天早晨6時30分,只要在微信群里一招呼,村里的青壯年村民都能準時到位。

“雄山公園是去年開工建設的,里面修建了假山、人工湖泊、噴泉,種植松樹、柏樹等12種觀賞喬木1.5萬棵,月季等花卉15萬株。”熊媛君介紹,“這里堆土為山,倚溝為湖。山上有亭榭,水中有噴泉。登高遠眺,人工湖美景盡收眼底。別看建在村里,每天能有2000多人的客流量呢。”

雄山公園還建有“小吃一條街”。這不僅增加了黃灣村的集體收入,還帶動了雄州鎮的經濟發展,在幫助本地村民增收的同時,也給周邊鄉村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借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關停污染企業、發展民宿旅游、實施綠化工程,黃灣村的生態環境逐年改善,產業形態不斷豐富,村民收入年年增加,形成了經濟發展、治理有序、環境優美的“黃灣模式”。目前,該村被評為“全省村民自治模范村”和“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霍少軒 見記者 李澤凱)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