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寶頂:強產業 重特色 向“生態旅游強鎮”進發 男子乞討城管舉牌 近年來,重慶寶頂鎮理清城鎮發展思路,突出產業發展特色,加快基礎配套建設,大力發展旅游文化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旅游強鎮”之路。 依托旅游和生態資源 全力打造中國特色旅游小鎮 作為大足石刻核心景區所在地,寶頂鎮素有渝西明珠之稱。 據了解,大足石刻被譽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之首,歷史文化塵埃落定之地”,代表著公元9世紀后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后一座豐碑和巔峰之作。 為打造寶頂石刻大景區旅游格局,該鎮從品質提升、功能健全、服務優質等方面入手進行提檔升級,已建成了游客服務、文化展陳、民俗體驗、石刻參觀和宗教祈福5個功能區,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博覽園精彩面世,成為國家首批5A級景區和國家級旅游標準化示范區。 同時,寶頂鎮依托寶頂石刻大景區資源,進一步鞏固旅游龍頭地位,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強力推動旅游項目發展,著力構建以生態休閑、度假養生、文化旅游、觀光體驗、戶外運動、民俗民宿為主體的旅游產品體系,大力推進旅游業與農業、商貿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由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形成以“旅游+”業態融合為拓展的“大旅游”發展之路。 完善配套設施新功能 靚麗“旅游名片”亮出來 走進寶頂鎮香山社區后街,熱火朝天的整治工程正在推進。這里前臨寶頂石刻,后接寶雙公路,關系著景區的整體形象。自2015年10月,一場“內外兼修”的綜合整治正式開啟。 “去年8月,一期工程順利完成,涉及約1.3萬平方米的立面整體風貌改造、房屋翻新。原本破爛不堪的老屋形象被全新的小青瓦、整齊的門窗、統一的白色墻漆等取代,靚麗一新。”寶頂鎮負責人介紹,二期將包括1000米長的花崗石路面、800平方米的中心小廣場、約15畝的停車場等主要項目。預計今年6月可建成投用,屆時老街的旅游與商業價值將大大提升。 實際上,后街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只是寶頂鎮致力旅游發展、完善旅游配套的一個縮影。圍繞“生態立鎮、旅游強鎮、文化興鎮、民生穩鎮”發展戰略,寶頂鎮在全區的重心地位進一步凸顯。目前,寶雙路、景區環線公路、寶棠大道相繼開通,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博覽園全新亮相,南北宋街、一號橋、二號橋等建成投用…… 注入場鎮建設新動力 人居環境質量提上來 產業升級帶來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近年來,寶頂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6.4%,現已達14172元。與此同時,經濟發展也離不開城鎮建設這一重要載體。 圍繞新型城鎮化推進,抓住獲評市級中心鎮的契機,一系列場鎮建設成果有目共睹。結合“大國土整治”,農村公路、村社公路加速建設,全鎮網狀交通格局初步成型,各村及社區公路通暢率達100%。通過大力實施農田水利建設,整治山坪塘,為抗旱救災打下堅實基礎。新建東岳村水廠,改建寶頂水廠,解決群眾的健康飲水問題。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和雨污分流二三級管網已建成,“戶投放、村集中、鎮轉運、區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置機制運轉良好。 日新月異的變化,讓住在東岳村荷塘月色新村、寶頂鎮經濟適用房的500多戶居民感同身受。一棟棟靚麗的小樓掩映在山水田園間,從破舊的老屋到敞亮的新居,居住環境優化了,生活質量也跟著好起來。此外,鎮上還先后完成濱河公園建設、化龍街道市政環境整治、農貿市場改造等重大項目,集鎮規模不斷擴大,功能日趨完善。一個生態、和諧、宜居的小城鎮形象深入人心。 發展鄉村旅游新特色 爭創“生態旅游強鎮” “‘十三五’時期,我們將穩扎穩打,力爭把寶頂鎮建設成為生態旅游強鎮。”寶頂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按照“小而專、小而特、小而美”的方向,寶頂鎮將在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基礎上,繼續強化城鎮建設。寶棠大道、城景區環線公路、寶雙公路等沿線的農房建設,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轄區內各村塘、庫、堰的病險問題等項目均為下一步工作重點。通過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郵電、通訊、能源和水利設施等網絡構架,努力建設具有寶頂特色的精品城鎮,提升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同時,鎖定“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的目標,以生態建設為基礎,以石刻旅游文化為主題,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寶頂鎮將按照“生態立鎮、旅游強鎮、文化興鎮、民生穩鎮”的總體思路,提出了“245”發展戰略,即努力打造全域旅游的核心區、改革創新的先行區、生態美鎮的示范區、幸福民生的樣板區,大力實施生態建設工程、旅游轉型工程、古鎮恢復工程、石刻文化傳承工程、民生提質工程,確保在“十三五”期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生態旅游強鎮,致力打造中國特色旅游小鎮。一方面,做活做強旅游支柱產業,大力豐富旅游產品,打造十里香耕、香山佛國、農業觀光園等特色項目,把鄉村旅游打造成新亮點;另一方面,繼續推進旅游服務標準化,用形象好、素質高、服務優的精干隊伍,讓來到寶頂的客人玩得開心、游得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