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成都高新西區格羅方德12英寸晶圓生產基地奠基儀式現場人頭攢動,人們冒雨前來見證這一時刻。“雖然奠基儀式極其短暫,但格羅方德對于四川的投資是長期的,對四川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帶動與影響更是長久而深遠。”有關專家在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延伸產業鏈:1.2萬億商機在招手 格羅方德12英寸晶圓生產基地總投資100億美元,將分期分批建設:一期建設當前主流的CMOS工藝12英寸晶圓生產線,預計2018年底投產;二期建設格羅方德最新的、全球領先的22納米FD-SOI工藝12英寸晶圓生產線,預計2019年底投產。 格羅方德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晶圓是生產集成電路所用的載體,通過晶圓制造集成電路產品,而集成電路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因此可以說,晶圓是電子信息產業核心的核心。 當前四川已吸引到包括英特爾、德州儀器、AMD等在內的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但這些企業從事的主要是芯片的封裝測試,而在川內涉足集成電路的企業都還未長大,更沒有形成產業鏈。”成都電子信息行業協會秘書長周傳模說,格羅方德項目落戶成都有利于四川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形成。 據介紹,集成電路產業鏈很長,產品廣泛應用于醫療、航空等尖端技術領域,以及智能穿戴、智能手機、乃至時下熱門的VR及智能家居等領域,是支撐經濟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 集成電路1元產值可帶動電子信息等相關行業產值100元。到2020年,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力爭達到1.2萬億元產值,有望形成從集成電路設計、晶圓制造到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的完整產業鏈。 產業升級:“四川造”牌子更響亮 晶圓是最常用的半導體材料,按其直徑分為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12英寸甚至更大規格。晶圓越大,同一圓片上可生產的IC芯片就越多,單位生產成本就越低,而良品率也就越高。12英寸晶圓是當前國際主流尺寸,目前占據全球晶圓產能逾60%,到2020年或增至68%。“目前川內只有8英寸晶圓,因此,此次格羅方德帶來的12英寸晶圓項目將成為四川省集成電路產業升級,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契機,使四川省晶圓制造業向國際主流水平靠攏。”周傳模認為。“12英寸晶圓廣泛應用于移動終端、物聯網、智能設備、汽車電子等領域,市場空間十分廣闊,對材料技術和生產技術的要求更高。”業內人士表示。對此,周傳模認為,成都在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具有優勢,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能夠提供大量的專業人才。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郭正模表示,要學習、借鑒人家超前的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為我所用。“至于政府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我想已經是頂格的了。現在也不能再搞所謂的超國民待遇了,關鍵還是政府部門要搞好服務,讓更多的"格羅方德"落戶四川。而對于本土的集成電路企業,應該在投融資、稅收、土地、要素價格方面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資本市場: 和芯微欲做“第一股” 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但在目前四川110家上市公司中,至今還沒有一家從事集成電路產業的上市公司。 “公司過去并不是沒有動過上市念頭,只是當時認為,自身在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方面還處于摸索階段,沒有必要引進投資。股改后公司的注冊資金增加到4200萬元,但要做大做強做優集成電路產業,還需要增加投入。”和芯微電子董事長鄒錚賢表示,公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本市場上市,力爭成為川內集成電路“第一股”。 目前四川省集成電路和信息安全產業投資基金已經成立,首期規模100—120億元,其中,由省財政出資10億元,四川發展控股和成都高新區分別出資20億元、10億元作為普通股股東,其他投資人完成80億元后續出資。基金將重點投向集成電路產業和信息安全產業,對所投項目將按市場化運作。 郭正模建議,在基金成立的初期,政府在出資方面處于“大戶”地位,以起到引導作用,拉動民間資金進入。但從長遠來看,包括民間資金在內的社會資本才應是基金的“大戶”,否則,就無法放大投資效應。同時必須正視投資風險,建議在運行初期,政府可對風險給予適當“兜底”。 背景資料 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硅谷的格羅方德半導體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企業和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此次布局成都的12英寸晶圓制造基地項目是格羅方德在全球投資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生產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