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為提高居民收入提供了重要保障。“助業惠民”、“助力啟航”、“春雁行動”……囊括了一系列就業創業政策的“暖流計劃”,全方位“把脈”創業就業形勢,精準施策“調理”,搭建平臺“哺育”,為長春市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就業創業渠道,使長春市創業就業局面一路向好。 長春市共建返鄉創業基地14個 帶動就業4.5萬人 2016年9月,長春市正式啟動專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設計實施的“春雁行動”,為返鄉創業者打造了“綠色通道”、服務窗口、幫助實現創業愿望到成功創業“一條龍”服務的“一通道、一窗口、一條龍”對接平臺。 利好消息一下子吸引了返鄉創業者李華靚。在政策紅利下,他創辦了雙陽區首家以服務“三農”為主導的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園——吉林省晟華農村電商創業園。創業園吸引了21家農業合作社和小微企業入駐。 好政策不斷發酵,使長春市初步建成了農村電商服務網絡體系。目前,全市已建立縣域電子商務服務中心4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300余個。電商產業在農村的扎根,激活了農村市場,改變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李華靚告訴記者,電商創業園為農民網上代賣農副產品,有效解決了農村產品銷路窄問題,也讓產品的知名度更廣,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給的好政策。 隨著“暖流計劃”的深入推進,全市共建立返鄉創業基地14個,扶持創業2480戶,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8713戶,帶動就業4.5萬人,實現成功創業人數同比提高12%。農村勞動力實現了從“打工經濟”到“創業經濟”的重大轉變,打工致富的“加法”到創業富民的“乘法”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園區平臺孵出創業創新激情 培育創業土壤,讓創業種子順利破土,是創業熱情最好的“孵化器”。 為此,“暖流計劃”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加大扶持力度,全年新創辦基地12個,支持補貼基地32個,推薦掛牌省級創業孵化基地26戶,使全市省級以上基地達到90余個。 2016年4月,位于前進大街與繁榮路交會的吉林省創業創新實訓基地正式落成,目前已吸引入駐企業38家。 入駐園區以來,一些孵化企業輕裝上陣,得到了鍛煉,強壯了筋骨。吉林省知了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妍告訴記者,入駐僅幾個月時間,他們的營業額已經突破了65萬元。 成功的案例、厚實的土壤,讓“創業創新”思想在長春得以根深蒂固。“暖流計劃”實施以來,選拔并成功扶持“草根創業帶頭人”158人,讓6403人實現了“創業夢”。 因人施策 兜住民生底線 “但愿蒼生俱保暖”,實現民生愿景,筑牢保障基石是長春市委、市政府的職責所在,更是“暖流計劃”的首要目標。 “360元可能在很多人看來不算什么,但對于我們這個低保家庭真的很重要,政府能這么關心低保戶,我們很感恩。”王宏宇是南關區明珠街道的低保戶,多年前因為腦部患有罕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除了喪失了基本的語言、勞動能力,高額的治療費用和兩個正在讀書孩子,讓王宏宇一家陷入了貧困之中。他的妻子韓朝霞告訴記者,這次低保提標后,他們一家四口可以享受到每月3072.25元的家庭低保金,比原來增加了360多元。 解決困難群體所需,讓“暖流”的溫度傾向弱勢群體。 城市低保(不含雙陽、九臺區)月人均提高13.7%,達到580元;雙陽、九臺區提高5.5%,達到380元。農村低保(不含雙陽、九臺區)年人均提高44%,達到4320元;雙陽、九臺區分別提高25%、16.7%,達到3500元。已惠及城鄉低保對象11.9萬人。通過提高特困人員供養水平和優撫對象補助標準,使長春市使重點優撫對象補助標準平均高于國家基礎標準65%,達到東北地區同類城市最高水平。 此外,對租住公租房的低保家庭實行差別化租金。市低保家庭月租金降低90-93%,極大的減輕了低保家庭的租金負擔。 將腦癱、人工耳蝸再造術等納入醫保“個人低自付”管理 為解決重特大疾病患者救治難題,長春市啟動了大病低自付政策。“暖流計劃”將腦癱、孤獨癥、肝豆狀核變性、人工耳蝸再造術及康復治療納入醫保“個人低自付”管理,讓患者只花起付線,就可以實現全年的治療。在這一新政之下,預計長春市每年將有約900余名腦癱患者、1000余名孤獨癥患者、800余名先天耳聾患者受益。 全面實施“醫保夕陽健康行動計劃”,進一步將入住定點養老機構的85歲以上半失能老人及90歲以上未失能老人納入照護保險范疇,解決失能患者及家庭的經濟負擔;完善生命晚期參保人員舒緩療護制度,增加職工醫保門診慢性病病種和擴大低自付病種范圍等種種舉措,累計為患者減少支出近20億元,是歷年來待遇標準調整幅度最大、為參保人員減少支出最多的一年。 通過實名制工資卡發放工資6.39億元 完善的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暖流計劃”實施以來,瞄準公益崗位人員、農民、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等多個群體,收入分配改革政策“重頭戲”頻出,收入標準持續上調,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增長,收入分配改革效果正在顯現。 為公益崗位人員發放采暖費補貼,是“暖流計劃”的一項創舉,更是全國的首創之舉。最低標準每人每年1215元的采暖費,溫暖了12265名公益性崗位人員的心。得到采暖費補貼的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普遍表示,這份政府的關愛來得情真意切、實實在在。 “暖流”同樣溫暖了在長打工的農民工們。 27歲的重慶小伙兒康海華在家鄉從事建筑工作已有8年多的時間。2016年3月,他和工友之間的一次談話,讓他下定決心來長春打工。 “當時,聽工友說在長春干活,只要能吃辛苦,肯定能按時足額拿到工資,我就下決心來了。”康海華說:“以前在家鄉打工,兩三個月發一次工資是常有的事兒,工資沒有保障。現在在這里每月工資都會準時轉到銀行卡里,心里有底了,干活也更有勁兒了。” 為讓農民工的付出及時得到回報、讓他們可以安心、放心地在長春市打工,“暖流計劃”全力推進和諧勞動關系,啟動實施了“暖心行動”。通過建立農民工工資“精準支付”模式,實現農民工實名制登記管理22692人,通過實名制工資卡發放工資6.39億元,從根本上保障了農民工合法權益。 出臺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2016年度企業工作增長指導線、全面落實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完成集體合同攻堅計劃……一系列收入分配制度政策的落地,帶動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鼓起了百姓的“錢袋子”,用最直接的方式讓百姓感受著這座“最具幸福感城市”帶給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