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省地區生產總值按增長8%左右安排,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的結果。 增速8%的指標安排是必要的。 從國際看,全球經濟復蘇疲軟、走勢分化的格局不會改變,經濟運行的復雜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 從國內看,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地區分化、產業分化、企業分化加劇,新舊動能轉換穩步推進,區域經濟輪動發力,總體仍將處于“L型”筑底階段。預計2017年經濟將繼續保持總體平穩態勢。 2017年,我省經濟發展的宏觀面、基本面、市場面等不會發生大的變化,經濟發展仍有條件保持總體平穩。從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看,我省經濟增速有所下調、保持中高速增長是必然規律;從計劃執行情況看,近兩年目標定得比較積極,要素保障等各方面繃得比較緊,目標沒有全面完成,適當下調目標是必要的;從銜接全國、周邊省份計劃指標、省“十三五”規劃目標,以及合理引導社會預期、保障就業和收入、維護大局穩定看,這一安排也是適中的。 增速8%的指標安排也是可行的。 第一,從外部環境看,全國2016年四季度以來經濟走勢好于預期,宏觀環境總體有利。 第二,從我省發展基本面看,總體仍處于積蓄能量的釋放期、爬坡過坎的發力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期,保持“全國第一方陣”的基礎仍然較好,政策機遇疊加的優勢沒有改變。 第三,從項目支撐看,項目有儲備。初步摸底,2017年全省擬推進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445個,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2770個;新增產值2000萬元以上工業增長點2486個,同比增加118個。東風本田三廠、通用二期及發動機、格力智能產業園等一批重大工業增長點將加快建設。企業效益有所改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降幅持續收窄,用電量、貨運量、信貸量等先行指標保持穩定。 第四,從政策支撐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逐步顯現,“放管服”改革繼續深化,創新創業活力不斷釋放,發展新經濟、“補短板”等政策抓緊謀劃,湖北自貿區等100多項國家級和80多項省級試點示范加快實施,改革紅利逐步進入釋放期。 綜上,這一指標的安排符合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趕轉并重”要求,有利于為調整結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綠色發展、防范風險預留空間,有利于保持定力,把主要精力轉變到以提升質量效益為中心的發展軌道上來,也有利于合理引導預期,提高計劃的嚴肅性、科學性。 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工業增長7.5% 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投資增長13%左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 出口增長3%左右 (資料來源:《關于湖北省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關于湖北省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7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2017年省級預算重點保障民生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81.3億元,比上年增長36.8%。 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8.4億元,比上年增長28.5%。 教育支出176.3億元,比上年增長17%。 按平均8500元/例的標準,足額保障全省0-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程所需資金。 對全省220萬名建檔立卡精準扶貧農村低保、五保對象,按人年均1000元的標準增加省級補助資金。 繼續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省級財政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對市縣給予補助。 繼續推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按每人每年3萬元的標準予以補助。 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繼續按每個縣150萬元標準予以獎補。 按照每戶7500元標準對農墾危房改造給予補助。 “三公”經費減少1.59億元 2017年,省本級省直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67116萬元,比2016年預算83058萬元減少15942萬元,下降19.2%。 如何讓財政的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刃上?如何兜住兜牢民生底線?昨日,湖北省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7年預算草案提請省兩會審議和討論。報告明確提出,要把更多資金投入到促進發展、改善民生上,加大精準扶貧、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等重點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 【預算報告四問】 今年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是什么? 保障基本民生為優先方向 省財政廳預算處處長陳明介紹,2017年,我省把保障基本民生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優先方向,優化支出結構,加大精準扶貧、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等重點民生的投入力度,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民生政策,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省人大代表、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教授程亞蘭,作為預算審查代表聯絡員,此前參加了省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組織的初步審查。她關注到省財政對民生支出逐年加強,比如,今年省教育廳又拿出1.9億元資金,對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進行改善。 如何讓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刃上? 全面修訂財政資金管理制度 預算報告明確,今年要強化財政監管職能,提升財政管理績效,圍繞確責、明責、追責、問責,對財政資金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梳理和修訂。同時,從嚴從緊控制一般性支出。 “應該進一步加大對資金支出的監管,特別是在落實各項惠民補貼時,加大對補貼對象等原始數據的審核。”省人大代表宋丹也參加了省級預算的初步審查,在審議某些專項資金預算時,她發現一些原始數據缺乏統一標準和尺度。她建議,加強對原始數據的精準認定,精準識別,既不能“貪污政策”,也不能“開口太大”,讓一些人有空子可鉆。同時,建議加大對資金使用績效的評估,對不合理的及時調整。 預算編制如何做到公開透明? 首次在人代會報告政府債務情況 今年報送省人代會審查的預算草案,多了一份《政府債務限額分市縣情況表》。代表委員們普遍反映,今年的預算草案更加細致,也更加透明。 省財政廳預算處處長陳明介紹,2017年第一次向人大報告了政府債務限額分市縣情況表,同時,對其他表格也作了增加或補充。省對專項轉移支付分市縣、分項目情況表,也首次報告了2016年的預算執行情況。 今年,將加大預算公開力度,除省委、省政府建立的政務公開負面清單外,其他部門預算支出都應納入公開范圍,力爭實現2017年省級部門預算公開全覆蓋。 2017年重大支出政策(部分) 醫療保障 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公共衛生財政補助標準,同步提高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個人繳費占整體籌資的比重;安排資金支持省屬公立醫院改革;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省級財政繼續按每個縣150萬元標準予以獎補。 農業 從2017年起,提高水稻保險保障標準,將水稻保險金額提高到每畝400元,費率調整為6%,每畝保費提高到24元。 困難群體 繼續按平均8500元/例的標準,足額保障全省0-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程所需資金; 繼續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省級財政對市縣給予補助; 按照每戶7500元標準對農墾危房改造給予補助。 生態 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效顯著的市縣給予獎勵; 支持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安排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省級以獎代補資金,鼓勵各地積極開展主要污染物減排。 教育 從2017年春季學期起,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 落實省屬高校本科、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政策; 安排獎勵和補助資金,引導市縣加大中等職業教育投入; 支持和引導地方加大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寄 宿制學校建設、縣鎮“大班額”學校擴容改造、中小學生活附屬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 扶貧 對全省220萬名建檔立卡精準扶貧農村低保、五保對象,按人年均1000元的標準增加省級補助資金; 推動競爭性領域專項資金管理方式改革。 科技 加大對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投入力度; 壯大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扶持新興產業和初創期、早中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設立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重點項目 省級預算安排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資金20億元; 加快推進機場、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