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殘聯呼吁社會捐助聽障兒植入耳蝸重歸有聲世界 通貨膨脹
“爸爸”“媽媽”……再聽到女兒陳瑩柔柔地喊出這聲“爸爸、媽媽”,王燕霞夫婦曾等了三年多。
“當時我們都高興地哭了,真的要感謝政府的好政策!”3月2日,回想起女兒再次叫爸媽的那一刻,王燕霞仍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2012年,小陳瑩出生在萬寧市東嶺農場一戶農村家庭里。“女兒出生后,醫院做聽力檢測時,一切正常。”王燕霞回憶,一歲時,還聽她叫過爸爸、媽媽。
然而,這之后,陳瑩再也不會叫爸爸、媽媽,也不說話了。
在陳瑩三歲半的時候,經醫生診斷,王燕霞終于知道了原因:女兒是一名聽障兒童。“真的希望把她的病治好,可是聽說治療費得花20萬元,我們這樣的農村家庭怎么出得起?”王燕霞夫婦近乎絕望。
慶幸的是,海南省殘聯了解這一情況后,幫助陳瑩申請了人工耳蝸康復救助的公益項目。
2015年10月23日,陳瑩在解放軍301醫院海南分院成功完成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三個月后,陳瑩再次開口叫“爸爸、媽媽!”
如今,陳瑩已經適應了植入耳中的人工耳蝸,能夠與人進行簡單的交流了,見到記者時她并不羞澀,很大方地說:“叔叔好!”
“以前她聽不到的時候,感覺對外界不大關心。而現在,聽到什么都很好奇。”王燕霞笑著說。記者看到,只要媽媽的手機鈴聲一響,陳瑩就會跑過來問:“媽媽,誰打的電話?”
目前,陳瑩在海南省殘聯康復中心進行語言康復學習。
和小陳瑩一樣,在海南還有很多聽障兒童的命運將迎來改變。
儋州市和慶鎮群來村7歲的楊家豪就是其中一位。“耽誤了黃金治療期,主要還是沒錢治。”小家豪媽媽告訴記者,“2012年,我和他爸出了車禍,沒有工作能力。現在家里收入來源主要靠低保、貧困戶補貼等,一個月才八九百元。”
幸運的是,楊家豪獲得了一個免費接受人工耳蝸移植手術的機會。
海南省殘聯康復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3月底4月初,“用愛發聲”關愛聽障兒童大型公益活動將提供資金給楊家豪做耳蝸移植手術。由海南省殘聯、海南省殘疾人基金會、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等單位聯合發起的這項公益活動將幫助100名聽障兒童免費植入國產諾爾康人工耳蝸。
據悉,海南每年新增200多名聽障兒童,救助聽障兒童的最佳時間是0-6歲之間,植入一個國產人工耳蝸和進行后期的語言康復訓練等需要10多萬元的費用,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因未及時得到救治,從此失去了學習說話的機會。
海南省殘聯理事長符永呼吁,“光靠政府還是遠遠不夠的,希望大家都來關心、幫助這群不幸的孩子。每人捐一元錢,十萬人捐十萬元,一百萬人就有善款一百萬元,就能夠幫助不少殘疾兒童通過植入耳蝸,回歸有聲的世界。”
3月3日是全國第十八個“愛耳日”。3月2日,記者采訪了眾多聽障兒童家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多想聽孩子叫一聲爸爸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