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日前聯合批復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繼上海之后,合肥成為國家正式批準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安徽打造科技創新高地,不是圍繞小的、分散的課題做研究,很多項目都是瞄準國際前沿、國家戰略。”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宋云濤如是評價。作為全超導托卡馬克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宋云濤及其團隊正在合肥籌備建造聚變工程實驗堆、核聚變發電站。“這個裝置是國際首個、國內唯一,代表了‘國家隊’的水平。”宋云濤表示。 近年來,安徽匯聚科技智力,打造科創高地,科技創新成果頻頻亮相: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同步輻射裝置、穩態強磁場裝置,安徽大科學裝置密集建設,且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外,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升空,世界最薄0.15毫米現實觸控玻璃實現量產,全球首款營業廳客服機器人曉曼開始在幾家銀行擔任大堂經理…… “以往,由于實驗預期與實踐效果有落差,導致成果多、產業少,轉化能力不強。”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長張曉安說。針對這一問題,安徽努力完善體制機制,打通科研成果產業化梗阻,先后建成并運行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等10個新型研發與協同創新平臺,構建涵蓋“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新興產業”等環節的全鏈條式產業創新體系,科研成果得以與市場對接,科教資源優勢得以激發。 新興高端產業正在加快布局。圍繞機器人、智能終端等技術,一批重大產業基地正加快建設;在精準醫療、大赫茲芯片等領域,一批重大產業工程正逐步實施;著眼石墨烯、智能汽車等前沿科技,一批重大產業專項正加緊培育。 近年來,安徽將與國家核心利益不相關的成果轉化收益的處置權下放給科研院所,50%至80%的成果收益直接獎勵給核心團隊,進一步調動科技創新積極性。“下一步將爭取國家授權在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制度、促進科研人員雙向流動等體制機制創新上先行先試。”省發改委負責同志表示,未來將多措并舉,讓更多成果落地、更多人才匯聚、更多產業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