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身肉搏 豪華車以價換量

一月份,中國豪華車市場空前繁榮:批發銷售量達到21.38萬輛,同比大漲38.3%;32款主流車型當中,僅有兩款銷量同比下滑,其余車型均取得增長,其中,有超過10款銷量增速超過15%。豪華車市場的“歡樂頌”甚至延續到二月,即便是春節這一傳統淡季期間,豪華車市場仍舊“旺旺旺”。

市場: 豪華車商春節很忙

春節長假歷來是車市淡季,今年也不例外,記者在廣州和泉州兩地市場看到,利用春節長假看車的消費者寥寥無幾。不過,豪華品牌4S店是另外一番景象,看車、詢價、試駕的消費者絡繹不絕,與合資和自主品牌的4S店的冷清形成鮮明的對比。

“我們店大年三十都有人值班,還真‘逮’到數個拿著現金提車的消費者。”一家豪華品牌車商告訴記者。“大年初一和初二休息,初三開始店里就有一半的銷售員值班,每天都有成交量,今年春節的收獲比去年大。”

事實上,隨著收入的增加和汽車消費升級,趕在春節期間購買豪華車的消費者并不少。在記者采訪中,不少消費者都表示:一年下來,只有春節假期有空閑時間可以好好地看車和買車。比如,顏女士在回老家期間,就和全家人敲定一款豪華車,打算一回到廣州就到附近的4S店下訂金。

起底: 車企不愿輸在起跑線上

年輕化、優惠幅度不減、庫存大以及豪華車企之間“血拼”是豪華車市場保持高關注度的重要原因。其中,汽車價格最受消費者關注。汽車價格向來是下半年要低于上半年,每年汽車價格的“洼地”出現在11月份。然而,今年前兩個月,汽車價格的整體水平基本與去年底持平,只是部分現金優惠換成送精品和送服務。一家位于番禺的4S店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現在購買某二線豪華品牌的指定車型,優惠幅度要比去年底大。

車商的優惠離不開車企的支持。豪華車企之間的“血拼”并沒有因為新的一年開始而有所減緩,相反,從一開始便開展“貼身肉搏”。1月份,奧迪和奔馳銷量均超6萬輛,寶馬也創下5.5萬輛的歷史同期最佳銷量。毫無疑問,三大豪門都意識到“起跑”的關鍵,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二線豪華品牌不讓ABB獨美,XT5讓凱迪拉克首次拿出月銷破萬的單一車型,沃爾沃和捷豹路虎同樣奮力向前,大有瞄準“準一線豪華”的氣概。一線和二線豪華品牌的同時發力,原本白熱化的競爭更加激烈了。

影響: 透支品牌?沒考慮那么多

豪華車企的“以價換量”能夠持續多久,需要打上一個問號。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以價換量”無疑會透支品牌,但長遠來看,影響不大,凱迪拉克和捷豹路虎便是例證。ABB已經攜手拿下75%的豪華車市場份額,留給其他人已經不多,分毫必爭。

隨著購置稅優惠政策的退出,2018年中國車市最好的結果不過是“微增長”,更大的概率是零增長和負增長。基于這一前提,豪華品牌的新年攻勢,值得借鑒。畢竟2018年的中國車市是“你死我活”的競爭格局,我多賣一輛車,等于對手少賣一輛車。“現在一線城市每個家庭至多買兩輛車,多數是一輛車,肯定優先選擇豪華車。”有車商表示,春節真正成交量不多,更多是為了集客,為開春之后做準備。

豪華車已經吹響全面進攻的號角,合資品牌和中國品牌,還坐得住嗎?

記者觀察:

對于合資品牌高端車而言,豪華車企的“價格戰”無疑是一場噩夢,直接導致他們的品牌向上戰略夭折,B級轎車的銷量年年下滑:這種傷害不僅直接體現在銷量上,還體現收益的直線下滑。之于消費者,這是再好不過的消息,意味著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目標車型,能節省下一大筆的購車支出。

至于汽車價格什么時候最低?參照美國車市的發展歷程,汽車價格不會一路探底,低到一定的階段便會企穩,并有小幅度回升。不妨多關注市場,多留意汽車企業的商務政策,只有相對的低價,而沒有絕對的低價。

關鍵詞: 車以價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