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說易行難

□周子勛

發展更環保的電動車是個大趨勢,但燃油車讓位于電動化技術將是個相當緩慢的過程。況且,目前還不能判定電動技術是唯一且最優的清潔能源技術路徑。不管原油需求增長還是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中國都是未來國際油市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月初的“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透露,我國已開始研究制定禁售傳統燃油汽車時間表。另據報道,吉利汽車已訂立了在2020年將新能源車的銷售占比提升至九成的目標。

目前,計劃禁售燃油車已在全球范圍形成趨勢。英國、法國將全面禁售傳統柴汽油車目標時間定于2040年,德國和印度定于2030年,荷蘭、挪威預計在2025年。我國今天已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去年銷量和保有量在全球占比均過半。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53%至50.7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增長65.1%至40.9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則是以25.7萬輛的成績同比暴增75.1%。我國一旦加入禁售燃油車行列,對全球新能源車將是個巨大推動。

截至2016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9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達1.94億輛。2016年,新注冊登記汽車2752萬輛,保有量凈增2212萬輛,均為歷史最高水平;汽車占機動車的比率持續提高,已從五年前的50.39%提至65.97%。這形成了嚴峻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我國政府承諾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一次能源比重達20%,按目前狀況達標難度很大。據測算,2018年至少生產75萬輛新能源乘用車才可滿足需求。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開啟了“全民造車”模式。據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至今年上半年,共有202個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項目落地,涉及投資金額10262億,已公開的產能規劃2124萬輛。這是我國計劃在2020年達到新能源汽車產銷200萬輛目標的10倍。若加上2013年和2014年落地的項目,則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層面的投資已遠超1.5萬億元。

發展更環保的電動車是個大趨勢。2016年,在全球道路上行駛的電動汽車為200萬輛,不足全球汽車總量的1%。但隨著年度銷量飆升及多數一線汽車制造商計劃推出新電動汽車車型,國際能源署(IEA)認為,到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數量最高或能達2000萬輛,到2025年或許會達到7000萬輛。對所有擔心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的人而言,這都是個美妙的消息。

不過,禁售燃油車和推出新能源汽車是個較長的過程,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全面到來及所帶來的革命性影響,繞不開一個痛苦的制造體系、服務體系、消費體系的替代過程,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新能源汽車是汽車工業前沿技術的體現,要求包括電池在內的全產業鏈能實現技術創新。因此,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應避免重產量、輕技術的傾向,尤其需打消完全依賴財政補貼手段實現產業、技術領先的念頭。

關鍵詞: 產業 全球 汽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